圣经与神学
婴儿洗礼主张者和信而受洗主张者都认同的17条声明
2019-01-16
—— Justin Taylor

由史瑞纳(Tom Schreiner)和尚莱特(Shawn Wright)主编的《信徒洗礼:新约的记号》(Believer’s Baptism: Sign of the New Covenant)一书中有一章是狄马可所写的,这章有一条很有意思的脚注。

这条脚注提到2001年夏天狄马可牧师(国会山浸信会)和大卫·柯芬牧师(David Coffin,美洲长老会PCA)在国会山浸信会就洗礼这一话题举行了一次公开讨论。在这次讨论上,他们得出以下双方都能认同的17条声明。


1. 大家都认同信徒应当受洗(贵格会除外)。(贵格会和救世军都不举行圣礼。——译注)

2. 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话题。

3. 新约圣经有信而受洗的清楚命令和例子。

4. 上面这一事实不能当作解决这问题的证据(例如,对信而受洗的命令并不必然排除婴孩洗礼)。

5. 要阐明这一教义,应当唯独使用神的话语(但我们不介意用历史证实某种合乎圣经的模式)。

6. 新约圣经中没有婴儿洗礼的命令或清楚例子。

  • 大卫·柯芬:“例子”这词含义不确定。你如何解释全家受洗(腓立比的狱卒,吕底亚,等等)的例子?这些例子只是对浸信会的基督徒来说才是难题。
  • 狄马可:经文的第一读者没有理由不把这些例子理解为是指信徒受洗。例如,保罗是向腓立比狱卒全家传讲上帝的道。

7. 洗礼是基督设立的,在基督教教会中有长久的价值。

8. 洗礼是一次进入救恩的礼仪,而主餐是一种需要持续不断举行的礼仪。

9. 在慈运理之前,人对婴儿洗礼的教义观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改革宗理解。

  • 大卫·柯芬:公元后250年的人不会认为洗礼能让人得救。
  • 狄马可:《十二使徒遗训》暗示初期教会认定信徒洗礼。

10. 公元后二世纪晚期,婴孩洗礼得到广泛的施行。

  • 狄马可:那时的古代教父们认为洗礼让人重生。
  • 大卫·柯芬:他们讲的只是模仿圣经的说法。
  • 狄马可:公元后二世纪有信徒洗礼的指引。
  • 大卫·柯芬:这是用于宣教工场的需要,完全可以理解。

11. 一些受过洗的人实际上没有得救。

12. 一些没有受过洗的人实际上是得救的。

13. 有形教会经常面对一种试探,就是信靠外在的(记号),而不是内在的(重生)。

14. 上帝能在一个孩子显明信心之前,在这孩子里面创造出信心。

15. 敦促人当“信而受洗”,或提到“全家”受洗的经文,本身并不构成支持任何一方的决定性证据。

16. 亚伯拉罕之约是恩典之约的一种实施,亚伯拉罕之约的具体实施与那普遍的恩典之约没有丝毫冲突。

17. 信徒的儿女享有具体的特权,也负有特别的义务。

  • 狄马可:对待你的儿女时,不要认定他们就是蒙拣选的。
  • 大卫·柯芬:要对他们说,他们是基督学校里的门徒。因着基督的命令,如果他们不受洗,他们多少就有亏欠。


译:古旧福音;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17 Statements that a Paedobaptist and a Credobaptist Can Both Affirm

Justin Taylor(贾斯汀·泰勒)是十架之路出版社(Crossway)的高级副总裁,曾出版过多本书籍,同时他也是“两界之间”(Between Two Worlds)与“福音派历史学”(Evangelical History)这两个博客的博主。
标签
神学
教义
古旧福音
婴儿洗礼
信而受洗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