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艺术 表现型个人主义
教会不是餐馆
2023-08-08
—— Trevin Wax

在上一篇专栏文章中,我们探讨了 教会如何在“表现型个人主义”的世界里忠心事奉。但是,当教会不挺身而出时会发生什么?

在以消费为导向的社会中,教会会众将会把教会默认为宗教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我之所以说“默认”,并不是因为认定了每个去教会的人都会这样看待他们所属的团体,而是因为,如果没有坚持不懈地用合乎圣经的方法去看教会,大家将自然而然地从消费主义的角度去看。

J. D. 葛瑞尔(J. D. Greear)在《从失去中得到》(Gaining by Losing)一书中使用了三个比喻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不同的教会观。

教会如游轮

一些基督徒视教会为游轮,为全家人提供基督教风格的奢侈品,例如体育活动、娱乐休闲、托儿服务、商务社交。他们来教会只会问:“这间教会能提高我的宗教生活质量吗?它有良好的家庭事工吗?牧师讲道是否合我的口味,够幽默、时间也不太长?教会的音乐是我喜欢的那种风格吗?”

教会如战舰

还有些基督徒认为他们的教会像一艘战舰。教会是为了传福音而建立的,为福音争战的声音越是响亮、越是激烈,就越是成功。这种教会观肯定比“游轮”观好;然而,它意味着大部分的争战都由教会作为一个机构来完成。教会成员用金钱来支持牧师,牧师负责每周寻找开火的目标,成员们围观。持这种教会观的人将教会的节目、聚会和事工视为传福音的主要手段。

教会如航母

我想提出第三个比喻:航空母舰。航空母舰像战舰一样,也参与战斗,但方式不同。 航空母舰为飞机提供支持,让飞机在其他地方开战……想要“胜过阴间的权柄”的教会必须学会将自己看成是航空母舰,而不是战舰或游轮。成员需要学习在没有牧师的帮助下,如何在社区中分享福音,开展事工、查经小组、甚至建立教会。 教会必须成为门徒制造工厂、“差派”机构,装备成员,帮助他们向敌人发起攻击。

我喜欢葛瑞尔的教会观分类。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要聚在一起,而不陷入对“使命型”“吸引型”或“传统型”模式上的分歧。我在和其他牧师交谈时,发现几乎每位牧师都认为教会里“游轮心态”的会众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多,即使是以传福音为导向的教会也很容易回到那种消费心态里。在消费社会中,我们总是很容易滑向消费主义。

教会如餐馆

我想再加上一个比喻。它与游轮有点不一样。在这个比喻里,重点不是为什么你去这间教会而不去那间教会, 而是为什么你选择去好几间教会,却没有委身其中任一间。把教会当作餐馆,就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的教会”并不取决于我是哪间教会的成员或者哪家教会最让我有归属感。哪间教会给我最好的宗教体验,那间教会就是我的教会。就像出去吃饭一样。我和家人有一家“默认”的餐厅,每次到外面吃饭我们都会去那里。但是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喜欢的餐厅,吃牛排的时候去这家,吃鸡去那家,像品尝美式菜肴、墨西哥菜、附近小吃也都有固定餐馆。 教会也是如此。“我们的教会” 是我们经常去的那家,但并不意味着它就是我们唯一喜欢的。

现在的情形是教会成员为了换换口味,去到另一间教会去听道敬拜,如果觉得需要熟悉的环境,就再回到原来的教会,再或者因为短宣去往第三间教会。这样就导致他们在任何一间教会的出席率都不稳定。

牧师注意到有成员一阵子没来了,就去询问,他发现这位成员的经常缺席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这让牧师很不解。 这位成员没有生教会的气,也没有遭遇什么不好的事;对于他们来说,参加礼拜就像点餐,三明治还是汉堡包, 全看当时心情。

这种心态在圣经地带尤为普遍,主要存在于那些教会很多,规模风格不一,但多少都有点福音派氛围的地区。如果当地只有一两间小教会,这种情形就不那么常见。

将教会视为餐馆, 这是“游轮观”的加强版,因为这两种模式都是只关注主日敬拜。来教会的人投入时间或金钱,期望着一场宗教服务。这是在消费福音,而不是在传扬福音。但更大的挑战是,来的人甚至不会委身游轮。在这种情况下, 教会都无法让人保证每周都来,这就更难挑战他们的消费主义心态了。

在那些有许多教会可供选择的地方, 其他人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吗?如果你注意到了, 你是如何解决的呢?


译:DeepL;校:变奏曲。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作者博客:Your Church Is Not a Restaurant.

Trevin Wax(特雷文·瓦克斯)是北美宣教委员会(North American Mission Board)研究和资源开发部的副总裁,也是锡达维尔大学的客席教授。特雷文曾是罗马尼亚的宣教士,是福音联盟的定期专栏作家,并为《华盛顿邮报》、宗教新闻社、《世界》和《今日基督教》撰稿。他曾担任《福音计划》(The Gospel Project)系列丛书的总编辑,并在惠顿学院教授宣教和教牧事奉课程。特雷文著有多本书籍。
标签
本真性
西方文化
表现型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