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就像C. S.路易斯(C. S. Lewis)所建议的那样,我们要帮助我们的读者“让这几个世纪以来干净的海风吹过我们的心”(出自 On the Incarnation: Saint Athanasius with an introduction ——译注)。也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接下来要审视一些可能被遗忘、但是依然和现今的教会相关,并且能帮助今日基督徒的经典著作。
演讲、证道、写作出版,可以像走钢丝——属灵的钢丝。作为基督徒,一方面圣经告诫我们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另一方面,身为作者与讲员,我们又要谈论自己,好让听众与我们认同;坦诚相对可以吸引读者与听众,进而借着我们的生命和工作使他们得到益处。
2011年去世的约翰·斯托德(John Stott)是著名的伦敦牧师、作家、和讲员,他不愿意谈论任何关于自身的事,也定意不高举自己。虽然他的著作销量上百万,也曾在世界各地向千百万人演讲,但他几乎从未谈论过任何与自己有关的事。斯托德解决这危险的方式是彻底根除。他始终忠心地专注在圣经上。
显然这是处理这个问题的合宜方式之一。然而,直接写出或讲出自己的生命故事也有极大的益处;这样做帮助我们回想,我们一旦记起自己的过去,就有机会向神忏悔与感恩。
如果我们决定直接谈论或写我们自己,那么该如何确保不落入自我中心的试探中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举世闻名的作品之一——一本基督徒写自己的书——得到一点线索。事实上,这本写在1500多年之前的书开启了属灵回忆录的文体。是的,我谈的是奥古斯丁的《忏悔录》(Confessions)。
奥古斯丁是一位伟大的神学家和牧者,他生于主后354到430年,移民到意大利,在那里归信基督信仰,后来又回到非洲,成为希波的主教(今天的阿尔及利亚)。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除了《忏悔录》,他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大概是最著名的一本。
《忏悔录》按时间顺序叙述奥古斯丁的生平,从他的早年开始(甚至包括回想他在母腹里,他里面可能有的景况)直到青年时期。他并没有系统性的告诉我们有关他自己的每一件事,只专注于导致他终于在31岁归信,带来道德和心智上发展的那些事。对我而言,这本书从几个方面凸显出奥古斯丁即便在专注自己的时候也使用属灵操练的方式:
这本书之所以叫作忏悔录是有原因的。奥古斯丁在两方面向神忏悔,首先,显然的,承认他的罪。他提到儿童与青少时期的偷窃、贪食、欺骗的倾向,再加上强烈的性欲;他承认不服从父母、老师,又渴望他人的称赞。
他也承认自己在知识上狭窄、不足的努力。他对过去的一些想法做了这样的评估:“我之所以未能看出这件事的重要性,是因为神的伟大和美好,惟有你——全能的神——才能创造出千奇万妙。” (英文版97-98页,直译)。如果没有把神考虑在内,特别是没有看见神才是那位挥笔的艺术家,他就无法完全了解美与真实。
此外,他不只提那些已经胜过的罪,也很诚实地谈那些仍在争战之中的罪。他对他的主说:“醉酒与我的生命大相径庭,你让它与我完全无关便是怜悯我;然而,有的时候你的奴仆不知不觉就喝过量了,也求你怜悯,叫它远远离开我”(英文版318页)
是的,这就是奥古斯丁。他没有声称喝一点酒就是错的,但是他知道过量是什么(我们不也是吗?),因此承认在饮酒的事上,需要依靠神结出节制的圣灵果子。奥古斯丁的诚实让我自问,在写作的时候,我诚实面对自己吗?
然而,奥古斯丁并非只承认错,他也宣告自己的信念。他承认神的怜悯、恩典、丰富、智慧、和其他种种。这样,他以神的伟大来平衡自己的软弱。他自问,在这个经历、这个事件里,我看见神的手吗?我又借此学到什么关于神与他的世界?我可以如何赞美他?这些问题的答案未必能直接用在我们的写作上,但是在问答之间,必能对我们的生命有所影响。
奥古斯丁以自嘲、幽默的眼光看自己。有一件事非常著名,他说在他归信之前曾经这样向神祷告:“请你赏赐我纯洁和节制,但不要立即赏给我”(英文版318页)。学习嘲笑自己,在属灵上是一件很健康的事,我们应该致力于此。当我们太看重自己时,会容易被冒犯、生气,进而妨碍神所行。
把自己当作笑柄,对我的灵命与心理健康都有益处;另一个好处就是拉近我与听众的距离,我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不过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走在生命的旅程中,摸索生命的意义。我们都一样。
奥古斯丁刻意不使自己总作故事中的英雄,他的母亲莫妮卡就是个突出的角色;她坚定不移的祷告,甚至在奥古斯丁瞒着她偷偷搭船离城的情况下,仍跟随他从非洲到了米兰。米兰大主教安波罗修则是另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人,帮助他看见基督信仰是合乎理性的。
我们不需要是那个有新洞见、新对策,倡议帮助的人;我们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或看见别人的好行为,就应该快快归功给人。
奥古斯丁顺服在圣经的权威之下,因而能够正确的看自己。虽然奥古斯丁偶尔会直接引用经文,却经常在同一段落里一次、两次、或三次的间接提到经文,这可以在新出版译本的脚注里清楚看见。他的脑海被圣经的语言、故事、和教导所充满。
他也清楚公开的顺服圣经。当谈论到神赐给人裁判的权柄时,他提出下面这点例外:
“…不能论断你的圣经,…因此,一个人即使属于神,已重建新心,依照造物主的肖像认识了神,但仍是法律的执行者,而不是裁判者”(英文版462页)。
要想有这样的眼光,我们需要大量又规律的读圣经,也需要以尊重的心来读。我们却经常分割式的读,把这里或那里的经文抽出来,又随自己的意思把它们拼凑在一起;然而,圣经不是一本过时的真理书或“上帝语录”,我们应该让圣经引导我们研读,而不是自己控制圣经的编排。要达到此目的,我们要研读整本圣经,分辨作者在整本书里所要表达的,而不是片段的。
奥古斯丁在最后3章(整本书13章),作了突然的转变,从谈论自己转而深思一大段经文——创世记第一章,且做了整体性的分析。的确,他是那个时代的人,常用我一般不鼓励的寓意读经法读,可是,他显然愿意让他的意念和心思被神全部的话语来塑造。
从他自己的故事到创世记,这个转变似乎不寻常;为什么在花了300页说他自己之后,用最后的100页开宗明义地讲创世记,好像重新开始另外一本书似的。
然而,这样做让奥古斯丁更正确的看自己——把自己的故事放在一个更宏大的故事之下。他的故事不是主要的事件,不过是神的伟大宇宙故事、与神的作为之中的一小部分。这使得奥古斯丁的故事,和我的故事,感觉更匀称且有意义。我的故事不过是更大整体里的一部分,所以我没有太多功劳。然而,噢,那个故事多么宏伟啊——从创造到终结、从应许到成全,从死亡到生命——而我竟然是其中的一部分!
奥古斯丁的范例还有最后这一点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他的整本书都是向神说话,他写作的对象是那一位。
这样做,他确保自己不断的把焦点从自己身上转回到神,以正确的眼光看他的生命,提醒自己他不是生命故事的主角,神才是,他归功给神;例如,在他领悟到摩尼教的错误时,他说:“你﹐真实无妄的主,你是反对他们,驳斥他们,揭露他们的”(英文版230页),接着,奥古斯丁继续指出他们的错误论点,虽然这些反驳点显然是奥古斯丁所总结的,但他承认神是源头。
奥古斯丁一直很清楚会有其他的读者,他问道:
“我向谁叙述这些事情呢﹖当然又是向你、我的神﹔我愿在你面前,向我的同类、向人类讲述,虽然我的著作可能仅仅落在极少数人手中。可是为什么要讲述呢﹖为了使我和所有的读者想想,我们该从多么深的坑中向你呼号”(英文版37-38页)。
奥古斯丁在他成为基督徒之后约12年、担任主教几年以后,写下忏悔录。因此,主要的目的似乎是牧养性的;他要提供一个模式,一个方式,让经历道德上的挣扎、知识上的挣扎、或两者都有的人,成为基督徒;他要为希波或其他地方的慕道者指示一条路,可以认识主、爱主,像他一样的认识和爱。神所赐给他的,他再献上给神。
我们不需要写一整本书给神,来这样子操练使用属灵纪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自问,我们的意念从何而来?是谁给了我语言的能力?当我经历成功或失败时,谁是真正的演员?当我述说我的生命故事时,我学到什么关于神的事?这样的焦点减轻了我的压力,我不需要担心自己会有多少听众,或他们会不会喜欢我的信息,反而,我可以专注在是不是讨神喜欢。
这种属灵纪律——用属灵眼光看自己——是奥古斯丁给我们这些谈论自己之人的礼物,我们为这份礼物感恩。
译:丽文;校:JFX。原文节录自作者所著《更好地写作》(Write Better)壹书,发表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Spirituality of Talking About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