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电影是娱乐,但也是故事。故事常会阐述一些人的为人意义、人对恩典的需要与渴望、以及人为寻求目标与意义而付出的努力。人类是有灵性的受造物,因此当人类笔下的故事中出现上帝与属灵的事时,我们不必感到惊奇。
我们家在12月看了几部圣诞电影,我注意到一些镜头,它们以引人入胜的手法描绘了上帝或是神满有恩典的福音,以下是一些例子。
在《查理布朗的圣诞节》(1965)中,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译注:即史努比的主人)发觉圣诞节充满了炒作,但缺乏盼望。他想知道,为什么自己在一年中最应该开心的日子里这么沮丧。片中许多角色巧妙地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露西(Lucy;译注:查理的小伙伴)希望查理去组织学校的圣诞游戏,因为她认为圣诞节的意义就在于干活儿并埋头其中。让自己忙碌起来,或是爱好,或是有意义的工作,或至少是一些能触动他心弦的圣诞魔力。查理试了,但没用。
查理的爱犬史努比(Snoopy)则提议他参加圣诞灯光秀。史努比对那些闪耀的灯光、表演、节目和赢得奖品如痴如醉,但查理厌倦了商业化,发现这也是条死胡同。
莎莉(Sally)是查理的姐姐,她满心期待着圣诞老人的礼物。她认为圣诞节的意义在于你收到了什么礼物,但查理发觉这种物质主义本质上毫无意义。
这些答案与出路都无法满足查理,它们浮于表面,没有触及到圣诞节的真意,也无法提供任何真实的盼望或意义。查理感到沮丧与失望,无奈地问道:“难道就没人知道圣诞节的真意吗?”
最终,莱纳斯(Linus;译注:露西的弟弟)出马了。他基于路加福音2章分享了圣诞节的真意,并当众吟诵了这个关于圣诞节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上帝借着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而进入这个黑暗世界,并带给我们生命、平安、盼望与喜乐。只有在这个故事里,查理才找到圣诞节的真意,以及一些道理,这些道理能解决他人生旅途中更深层的问题与渴望。唯有耶稣能够提供一个深刻而充分的真意,那是假期的喧嚣不能做到的。
在《生活多美好》(1946)中,乔治·贝礼(George Bailey,由James Stewart饰演)是个继承了家族企业的银行家,小镇上还有个老奸巨猾的对手,后者图谋接管小镇及其经济。一天乔治的叔叔弄丢了银行的存款,那可是自家银行的钱。没人知道这笔钱的下落,众人因此都责怪乔治。这将是自家银行的末日,乔治也会被投入监狱,这是个真正无望的局面。在绝望与自杀的边缘,他希望自己从未出生过。
在这个低谷时刻,一位带来希望的天使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登场,并慢慢地引导乔治更新自己的眼光。电影的高潮描绘了一个白白出于恩典的福音,那是我们无法为自己去赚来或成就的。乔治仍然背负着一笔自己偿还不起的高额债务,他需要拯救,需要其他人的牺牲来为自己偿还债务。
拯救来自乔治的好友与家人,他们现身并共同承担了那笔乔治自己偿还不起的债务。出于爱,也怀着极大的喜乐,他们付出巨大的代价来偿还原本属于乔治的债务。他们放弃了自己的金钱、积蓄、假日和圣诞节计划,用他们牺牲性的给予为乔治解困。
乔治虽然无望,但还是得了帮助;虽然陷入困境,但还是得了拯救。这一切都是恩典,不是他自己所能成就,而是白白得到的。这恩典使乔治重获自由,恢复了他的地位,提供了他曾失去的喜乐。这正是福音的写照:基督背负并亲自偿还了我们的罪债,好让我们自由并欢喜地接受福音。当我们仰望上帝的恩典介入时,无助绝不等于无望。
在《圣诞故事》(1983)中,片中的父亲,爸爸帕克(Old Man Parker,由Darren McGavin饰演)在很多方面都与上帝的性情不同。他经常待人冷淡,没有人情味,对其他家庭成员正在做的事也不感兴趣。他经常生气,粗话连篇,儿子拉尔夫(Ralphie)从他那里模仿了很多不良行为。
尽管有缺点,但他也会展现出父亲对孩子那种极大的爱与善意,那是一些温情时刻。在圣诞节的早晨,当所有礼物都被拉尔夫打开、一切看似尘埃落定后,爸爸帕克向他示意一件被藏起来的礼物。那是拉尔夫在整部影片中都梦寐以求的一把红色莱德BB枪(Red Ryder BB Gun;译注:外形仿温彻斯特步枪制造,美国最著名的玩具气枪)。这位父亲太不按常理出牌了,不只是送了儿子一些礼物,还给了他最渴望的东西。
当拉尔夫兴高采烈地打开礼物时,爸爸也笑容满面,难以抑制的喜悦,父爱跃然银幕之上。作为父亲,这个场景引起我的共鸣,但它更让我们瞥见了天父对我们的爱。祂恩待祂的孩子,祂乐意预备,祂喜悦爱我们。
电影还以另一种方式描绘了恩典,它没有把拉尔夫刻画成一个值得上圣诞老人名单的好孩子。更确切地说,他陷入了斗殴,并在把斯科特(Scut Farkus,译注:拉尔夫的小伙伴)鼻子打出血时说粗话。他抛弃了他的朋友,撒谎,对母亲说咒诅的话,他还为了获得他真正想要的东西而试着欺骗父母。如果把他放在圣诞老人的坏孩子名单上,绝对不为过。
然而拉尔夫还是获得了恩典。尽管品行不端,他仍然收获了礼物——不是因为他赚得或配得,不是因为他好,单单因为他是他父母的孩子。他被厚爱,他的父母在圣诞节的早晨给他礼物,并不是基于他做的,恰恰是没有基于他做的。这是恩典的一副小小写照。
即使是《小鬼当家》(1990)也提供了一些例子,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渴望和需要的宽恕与和解。
《小鬼当家》的彩蛋之一,是凯文(Kevin McCallister,由Macaulay Culkin扮演)与老头马利(Man Marley ,由Roberts Blossom扮演)在圣诞夜的教堂对话,它和本片的其他部分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同——轻松喜剧片中的神圣时刻。在这一幕,教堂俨然是这支离破碎世界的避难所,马利将它描述为一个欢迎所有人的地方。它让困倦的人重新得力,为被击倒的人提供恩典,向不安的人赐平安。对凯文和老头马利而言,它还是个建立友谊、坦诚交通彼此造就的地方。
凯文和马利因共同的困境而走到一起,他俩都与自己所爱的家人分离了。凯文的分离是空间上的分离——全家飞去法国过圣诞不小心把他留在家里了,但他也因此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的疏远并因此产生的距离感。马利的分离则是情感上的,因着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他与儿子及儿子一家疏远。凯文鼓励马利去寻求原谅与和解,马利则担心他修复的企图会被拒绝。凯文向他保证,与其因惧怕而错过机会,不如在跌倒的地方认错并寻求修复关系。随着电影在圣诞节那天进入尾声,伴着雪花(废话),凯文见证了新朋友尝试与儿子和解的结果。透过窗户,凯文在马利家看到了他的家人,他们互相拥抱并修复了关系。
所寻求的饶恕得到了接受,曾经彼此隔绝的如今得以和解,为此,谦让与受挫的代价是完全值得的。饶恕有可能发生的,是应当追求的,也是美妙的。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圣诞颂歌》被翻拍了很多次,每部都各有千秋。这个故事颂扬了诸多美德,批判了自我中心的生命,并表明救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可能的。如果有人能被定义为刚愎自用的话,那人一定是埃比尼泽·斯克鲁奇(Ebenezer Scrooge;译注:男主角,一个痛恨圣诞节的吝啬老头)。但这个故事表达的讯息之一是,改变永远不晚。斯克鲁奇看清了真相并改过自新。
我想起一些圣经里的比喻,能随时随地用来解释恩典与饶恕。不论是那个浪子(路加福音15章)还是最后一小时被雇佣的工人(马太福音20章),他们照理已经出局,却仍然得了恩典。浪子并没有被当作仆人,甚至依然被当作爱子;而那些清早就开始认真干活的工人也不比黄昏才来的工人更好。接受上帝恩慈的救赎永远都不晚。
圣诞节是为我们当中最糟糕的人预备的,是为那些罪人中的罪魁预备的,是为那些太久没有尽到本分之人预备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认识救恩,就像斯克鲁奇所学到的,永远都不晚。然而应当紧迫,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译:许志斌;校:谢昉。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Glimpse Grace in 5 Classic Christmas 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