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组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向世界各地的群体讲述浪子的比喻:亚洲、非洲、东欧、中东、北美。之后,研究人员要求人们复述这个故事。那些在发展中国家的人,总会提到一个常被发达国家人们遗漏的细节:饥荒。
你会记得,那儿子拿了他的那份产业,往远方去了,在那里,浪费钱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路加福音15:14),最后他“醒悟过来”,回家去了。那些生活在富裕环境中的人,都记不起故事的这一个部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个小细节。对于那些常遭饥荒威胁的人来说,这却是故事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事实上,确实如此。
当与那些离开信仰的人交往时,我们必须意识到,很多时候他们不会开始评估生命中深层的问题,直至他们发现自己处于不知该怎么办的情况中。作为父母、祖父母和教会,我们必须尽力保持当中的联系畅通无阻,确保我们的浪子知道如何能回到家里来,知道我们已在筹划庆祝他们归家的派对,并且要在路上迎接他们回来。
然而,这要求我们舍己。因孩子任性带来的痛苦是真实的,也应当存在于被圣灵引导的生命中。耶稣为耶路撒冷哭泣(路加福音19:42-44)。保罗说:“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马书9:3)
可是,这种痛苦不能与那属乎肉体的、因想向世界展示我们拥有“被祝福”和“成功”家庭的欲求混为一谈。许多时候,一个有叛逆孩子的家庭的真正悲哀,并不是父母因孩子而受伤,而是父母因孩子感到羞耻。如果“乖”孩子只是教导带来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因着孩子的生命,夸耀自己的正直。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反过来说,情况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认为有浪子的家庭,是有缺失或是可耻的,按此推论,那么神的家庭,必然也是有缺失或是可耻的。
然而,家庭,不是关于我们和我们在世的表征。有时,要让孩子看到父母生命中的十字架,需要的只是听到父母说:“无论你做什么,无论你往哪里去,你永远都是我们的孩子,这是我们常常乐意说的。我们可能不喜欢你所做的事情,但我们并不因你而感到羞耻。”
毕竟,这就是天父向我们展示的恩慈,最初,就是这种恩慈引领我们悔改(罗马书2:4)。
即便在那些拥有完美结局的情况里,也鲜有比我们大多数人,更明显和明确的,从黑暗到光明的转变。上帝因我们的信心和悔改,立即宽恕了我们。之后,祂在我们的余生里,塑造和建立我们,使我们脱离从前的习惯和喜好,换上新的习惯和喜好。上帝有无限的耐心,温柔和善良。我们也必须如此。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儿子或女儿沉迷毒海好一段日子,突然就不再渴求毒品,这种情况实在不太可能发生。通常地,紧接而来的,是为了追求圣洁而进行的长期斗争,还有是一路上一些冲击和故态复萌。我们不应该对此感到绝望,我们也不应不断地提醒一个悔改了的孩子,他/她过往 “对我们” 所做的一切。如果我们真的相信十字架的福音,过往的一切,都已被钉在十字架上,并且埋葬在我们身后。
我们应该表现出上帝曾亲自向我们展示的耐心。 诗人颂扬上帝说:“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诗篇103:12)
在纳尼亚第一部的故事中,弟弟爱德蒙背叛了狮王阿斯兰和自己的手足,在土耳其软糖的诱惑和催使下,与邪恶的白女巫结盟。最终,当然地,爱德蒙回转了。尽管听不到谈话内容,其他孩子看到狮王与这从前的叛逃者边走边谈话。阿斯兰带着爱德蒙来到他们面前。 “这是你们的兄弟,” 阿斯兰说。 “没有必要和他谈论过去的事情。”
这就是我们的故事。我们都是爱德蒙。愿我们都对那些使我们失望或得罪我们的人,表现出同样的恩慈,即使——或许说,尤其是——对方是我们的孩子时。
编注:本文摘录自《风暴中摇晃的家庭:十字架如何重塑家园》( The Storm-Tossed Family: How the Cross Reshapes the Home)(B&H Books,2018)。
译:Casper;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Love Your Prodigal as 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