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婚礼最多。但进入婚姻真的是个好主意吗?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要么推迟结婚,要么干脆不结婚,看起来对婚姻这件事并不买账。
然而,婚姻是神亲自设计、赐下的美好礼物。它既造福个人,也造福世界;既是普遍的恩典之道,也是特殊的恩典之途。这个世界需要更多为婚姻辩护和倡导的人,而基督徒正适合担当这一角色。
因此,我愿意借此机会为婚姻献上一份颂赞,赞美并推荐神那美好而荣耀的设计。
颂扬婚姻,并不是要贬低单身,也不是要忽视婚姻可能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伤害。即便如此,以下五个基于圣经的婚姻视角,依然汇成一首赞美诗,赞美那位创造男女,使他们在婚姻中合一、生养众多,并借此荣耀祂名的神。
神在创造中有祂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创始论”(Protology)的意思。祂创造人类、设立婚姻,都是为了彰显祂的荣耀(罗 11:36)。神所造的一切,包括人、人际关系和后代,都显明了神的真实与威严(罗 1:20)。
具体来说,我们在《创世记》1:26-28 中那条著名的创造使命中,看到了创始论的内容。这段经文可能是今天西方教会最容易被忽视、被违背的圣经根基。
《创世记》的创造使命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着神的形象所造,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祂的印记。我们以男女不同的性别承载这形象,也通过婚姻中“二人成为一体”的关系将神的形象共同体现出来。每个人都兼具个人与社会双重身份。而人类社会得以存续的核心,正在于一男一女在一夫一妻、彼此委身的关系中,生养众多、遍满全地、治理管理这地。这是最基本,却也是极其深刻的圣经创始论。
那么,婚姻的目的论(Teleology)是什么呢?从《创世记》二章伊甸园的婚姻范式中,我们找到线索(耶稣后来确认这范式为永恒标准,见《马太福音》19:3-5)。我们看见神说亚当独居“不好”(创 2:18),意思是说,神造出夏娃后,人类得以完整,才是“好”的。夏娃被造,生养繁衍得以实现。《创世记》二章末尾为我们呈现了夫妻关系的根基:在神里面的爱与信任,既存在于神与人的关系中,也延伸至婚姻关系里,让夫妇得以探索并沉浸其中。
婚姻的一个伟大目标,就是让神里面的爱、从神而来的爱,不仅仅停留在夫妻二人身上,更是通过二人彼此分享,并且在神的同在中,在他们对彼此和对神的回应中,不断得到坚固和更新,使他们得着能力去彼此相爱、彼此服事。
用一句话概括婚姻的目的论:从亚当和夏娃开始,神的心意就是要让一男一女在与祂有活泼圣洁关系的同时,也彼此在婚姻里结合,生养后代,并在婚姻关系里滋养那带有神属性的爱与信任。
婚姻从一开始就带有使命。丈夫和妻子是被造出来、被差派出去的一对,他们有共同的目的。他们是家庭的核心,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那位创造他们、并赋予他们使命的创造主与君王而活。在婚姻里,这使命是两个人牢牢绑在一起的事业,绑得如此紧密,以至于一个人的际遇,注定成为两个人的故事。这一点我们接下来还会看到。
神起初所造的一切本是“甚好”,但当人类的始祖违背祂的命令后,这一切被罪搅乱了。
犯罪之前,亚当夏娃与神、与彼此都处在一种完全的和谐关系中。伊甸园中的婚姻如同精密的协作,二人虽性别、角色各异,却在与彼此、与世界、与神的互动中有清楚的分工和美好的互动。我称之为“关系协同”(relational synergy):他们按照造物主的设计,在荣耀而完美的和谐中同心合作。
然而到了《创世记》第三章,夏娃先犯罪,亚当也跟着犯罪。神找谁问责?最后当然两个人都要,但首先、也是最直接地,神先找亚当问责(9 节):“耶和华神呼唤那人,对他说:‘你在哪里?’”(创 3:9)此时的亚当,已经成了罪人,失去了信任与爱,出卖了自己的配偶,还把责任推给了神:“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12 节)
夏娃呢?她也只把责任推给蛇:“耶和华神对女人说:‘你作的是什么事呢?’女人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13 节)
尽管他们违背了神,祂却在 15 节给出应许,说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这里用了含蓄优美的表述),预示了弥赛亚要来战胜罪和恶。请注意,神并没有放弃夏娃。她虽然是第一个犯罪、并且在履行生养使命时要经历生产之苦,但她也成了恩典的管道,因为弥赛亚将从她的后裔而来。将来有一位名为马利亚的夏娃之女,要孕育“女人的后裔”基督。
我们赞美神,因祂在始祖犯罪后仍保守了婚姻;更因祂在公义审判中赐下了永恒应许。婚姻与生养后代虽因堕落受损,却转而成了神救赎计划的一部分。
我们究竟需要从什么中被拯救?答案当然是罪。罪的一个表现,就是人的心中对彼此、对神、甚至对自己都充满了敌意。圣经用许多词来描述这种敌意,其中一个就是“为仇”(enmity)。
就在预言基督要击碎蛇头的同一节经文中(创 3:15),神宣告“为仇”(希腊文七十士译本作 ἔχθρα)进入世界。原先,亚当夏娃活在和谐中;可当他们犯罪后,创造时“甚好”的平安被打破。亚当夏娃以及自那以后所有的人,都会尝到与神隔绝、彼此疏离的痛苦,彼此间也充满纷争、怨恨与分裂。
这种敌意首先在婚姻中埋下冲突的种子,又蔓延到他们的后代。亚当和夏娃的长子该隐就杀了弟弟亚伯(创 4:8)。整部旧约不仅记载神的救赎作为,更见证了仇恨的扩散:从兄弟相争、婚姻紧张、男人欺压女人,直到列国纷争。这一切何时终结?神将如何救赎世界?
《创世记》埋下的 ἔχθρα(敌意、疏离、隔阂、恶念)主题,在《以弗所书》得到解答。保罗用同一个词宣告:“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ἔχθρα)……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ἔχθρα),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弗 2:14、16)。
伊甸园带来的仇恨,神在基督里已经完全、永远地战胜了。
基督所带来的救恩,不仅体现在宏观的社会层面医治民族之间的隔阂,也显明在微观的男女关系中。在基督里,夫妻可以靠着祂胜过这种仇恨;在教会里也是如此:基督作元首,藉着圣灵借使徒、牧者、辅导者及每位会众的见证,带领整群人活在救赎中。这也引出了下一个主题——教会论(Ecclesiology)。
从《以弗所书》的写作脉络来看,教会论与婚姻的教义密不可分。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初的教会多是在家中聚会——也就是“家庭教会”。在犹太传统里,只要有 10 个家庭,就可以组成会堂共同支持一位拉比。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早期教会刚开始建立时:一群家庭组成了教会,由男性领袖带领,这些领袖被称为长老、牧者或监督,他们大多已婚。在家里聚会时,婚姻的真实状态根本无从隐藏。反过来,对那些渴望比外邦人的婚姻更加丰富生命的人来说,以基督为中心、彼此舍己的婚姻是极大的吸引和榜样。
那么,那些健康的、以基督为中心的婚姻是怎样的呢?它们既不是粗暴的男权统治,也不是像今天现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那样,把性别差异彻底抹平。正确领受的福音,会带来一种有秩序的、关系上的合一与协作,以实现神的创造旨意,并最终成就基督的大使命。
《创世记》1–2 章展示了一个“微型教会”式的社会秩序:丈夫和妻子在本质上平等,却在受造方式、生理构造、责任担当、恩赐才干和看待世界的根本视角等方面互相弥补。亚当和夏娃的合一虽然因堕落而受损,但并没有被毁灭。他们的合一之美,就在于差异与同一并存。这种对差异的珍视,是婚姻之爱最核心的部分,这也解释了亚当初见夏娃时的由衷喜悦(创 2:23)。
罪沾染了这种喜乐。但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神始终邀请我们进入救赎故事,使祂伊甸园里的平安(shalom)在今世的人际关系中,尽可能地重现出来。在初代教会里,《以弗所书》5 章关于婚姻的教导特别强调:妻子要信任丈夫,丈夫要以基督般的爱来爱妻子。这种平安,既不是靠单纯的性别平等,也不是靠性别高低分层,而是藉着重生的心灵,彼此成圣、更新生命、婚姻、家庭和教会。健康的基督徒婚姻,就是要以十架般的顺服,在这个充满敌意的世界活出神旨意。
婚姻和教会的使命,不是要继续维护男性至上,也不是要抹去男女的差异,而是要恢复《创世记》1-2 章立约关系的本意:领受十架恩典,在堕落后的世界里活出神设定的有序协同。这样一来,夫妻就能把基督的平安带到一个充满仇恨的世界里。这种平安之所以能被传递出去,是因为在最基本、最日常的层面,从夫妻、家庭到教会,我们真实地把它活出来。
我们就是这样去活:放下仇恨,活出平安,彼此照顾,勤奋工作以荣耀神,在生活中广传福音,并按着神起初赐下的性别身份去活出来。无论是单身、已婚,或在教会群体中,我们门徒,要把个人和集体的生命都献给祂,一起活出并传扬福音的呼召,在“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中,“使……喜乐充足”(约壹 1:3-4)。
这样,我们就在基督再来、更新万物之前,预先成就了《创世记》1:26–28 的创造使命和《马太福音》28:19–20 的大使命。这也带我们进入下一个主题——末世论(Eschatology)。
在一次与撒都该人的辩论中,耶稣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解读今生的婚姻与永恒的关系。祂说:“当复活的时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太 22:30)。但这并非否定婚姻的永恒意义。正如《希伯来书》13:4 强调:“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
一段敬虔的、不断成长的基督徒婚姻,会散发着永恒的馨香之气。婚姻成为恩典的管道,神透过婚姻赐下能力,帮助我们完成祂托付的呼召和使命。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夫妻“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工夫”(腓 2:12)时,已隐约预尝了永恒中完全的生命。但这并不是我们单打独斗能做到的,而是与配偶一同携手的结果。
永恒将会显明今生的真正意义。我相信,对已婚基督徒而言,我们结出的最重要果子,往往与我们的婚姻生活品质直接相关。以教会领袖为例,他们讲道、教导、写作等公开事工的果效,其实都扎根于他们在家中与配偶之间,那份只有配偶最清楚的真实与正直。
2010 年,我辞去神学院的优渥职位,因为我和妻子伯妮都觉得应该搬家,和我母亲与继父住得近些。他们都八十多岁,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他们住得很远,但我仍能继续在我现在任教的新约神学院履行我的呼召。《提摩太前书》5:8 说:“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那时我正在写《提摩太前书》的注释,这句话深深扎进了我的心。妻子放弃了她热爱的护理工作,我放下了深爱的教学、熟悉的城市和众多好友。我们在行情低迷时卖了房子,搬家时心里也没多少喜乐。
随后 13 年的养老重担,主要落在妻子肩上。她提前退休,导致收入锐减,却要驾车带公婆无数次就医,操持饮食,协调护工,后来更亲自在护理院照料婆婆。她洗了无数次衣服,也安慰过婆婆住院期间的室友们,还要承担她带来的情绪压力,这对很多主要照顾年迈公婆的人来说都不陌生。我自己也成了他们的房子和 10 英亩土地的管家。多年下来,无论是身体、情绪还是心理,我们的担子都十分沉重。2024 年 1 月,母亲安息主怀时,伯妮就守在她床前,陪她走完了最后一程。
如果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还能听得见声音的话,那么她所听到的就是儿媳在她耳边读着圣经,轻声唱着那首伟大的宗教改革圣诗《我渴慕的救主》(I Greet Thee, Who My Sure Redeemer Art)。母亲在生命的尽头时,赞美诗的第三段大大地安慰她:
主啊你是我們一切生命,
我们重新得力唯靠你名;
当死亡临近时求你安慰,
靠你能力內心坚固无畏。
《箴言》称赞贤妻:“才德的妇人是丈夫的冠冕”(箴 12:4),“得着贤妻的,是得着好处,也是蒙了耶和华的恩惠”(箴 18:22),“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箴 31:10)。
当然,那些敬畏神、爱神、事奉神的丈夫们也有他们的美德,只是《箴言》对他们的描述没那么诗意罢了。重点在于,无论是在事奉还是基督徒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神赐下婚姻这份恩典,那么夫妻之间那些不为他人所知、只有彼此最清楚的相处之道,常常决定了一个人在信仰和服事里是否站立得住。
婚姻在低谷时,只是映射出一个堕落世界里的仇恨与破裂;但在它最美好的时候,却是一幅伊甸园式关系合一的预表和预尝——终有一天,神要与祂的子民永远同住,彼此之间不再有隔阂。
我不知道将来在新天新地,我们与配偶今生这种关系合一,会以什么样的样子延续下去。耶稣已经说过,复活的时候,人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样。所以那时候必然不一样。毕竟,我离天使的样式还差得远。但我深知,那时我们的生命必将永远为“主神全能者和羔羊”(启 21:22)的荣耀与赞美而存在。而如果在那天上的众圣之中,我感到那已被更新、得改变的妻子轻轻拉起了我的手,我也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God’s Good Design for Marriage: 5 Doctrinal Dim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