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马休(Colin Marshall)和东尼·潘恩(Tony Payne)既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儿子(他们这样描述自己),但在他们所著的《枝与架》(The Trellis and the Vine: The Ministry Mind-Shift That Changes Everything,Matthias Media, 2009)一书中,他们构想了一个流行病爆发的情形,读起来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景况非常相似:
假设在我们写这本书的同时,全世界正面临一场严重的流行病。想像一下,假如这场流行病侵入了你的教会,因为安全和健康理由,政府决定决定禁止所有三人以上的聚会,而且这个禁令会长达十八个月之久。
你这间拥有120名会众的教会在这种情况下要如何继续运作呢?不能有常规的大聚会,也不能有家庭小组,因为所有的聚会都不能超过三人。
如果你是这个教会的牧师,你会怎么做呢?
你当然可以经常写信或者发电邮给所有的会众。你可以打电话问候大家,你可以做一个播客(2009年,作者还想不到视频会议或直播这种可能性)。但常规的讲道和牧养要怎么继续呢?怎样能继续勉励大家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彼此相爱和勉励行善呢?传福音又怎么进行呢?怎样去接触非基督徒,去跟进他们呢?不能再举办祷告会、布道会、新春爱宴或任何类似活动了。
当然,你可以回到最古老的方式、挨家挨户地去敲门走访。但作为一个牧师,单单跟进、教导120名成年会众都已经很困难了,更不要说他们的孩子,哪里还有空上门传福音。
如果你定意要推进这样的事工,你一定需要帮助,并且需要很多的帮助。你需要和教会中最成熟的十个基督徒建立一个团队。在最初的几个月中,你可以两个两个地和他们面对面接触(其他人就暂时先写信和发电邮),藉此培训他们怎样和一两人一起读经祷告。他们接下来有两项工作:“牧养”他们的妻子和孩子,一起与家人读经祷告;并且他们每个人还可以跟另外两个父亲碰头,鼓励他们也去做同样的跟进鼓励工作。如果你的教会中80%的人已经成家,那么藉着这十个人和他们所培训的基督徒,教会中大多数家庭都能继续从神的话语中得到教导、都能从彼此的鼓励中得到照顾。
与此同时(你会继续用电话和邮件支持前面所说的弟兄们),你也可以再培训另外一批人,让他们专心照顾单身人士,或专注在邻里敲门走访,也可以一对一跟进有兴趣的新朋友。
这将产生很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一对一会面。但是请记得,每周的主日崇拜没有了,也没有同工例会了,神学课程、社区小组、一起劳作也都没有了。事实上,你也少了很多组织、安排的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一对一的教导和培训,藉着培训这些人去兴起门徒。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18个月之后禁令解除,主日聚会和每周的活动将重新启动;那时,你会做什么样的调整呢?
看起来很离奇,现在所处的这个百年不遇的流行疾病好像给整个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对教会来说,这场疫病也带来了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基本技术问题到小教会该如何运作,再到教会是否可以举行网上圣礼,以及基督徒该如何继续彼此款待。
马休和潘恩设想的画面居然成了现实!我因此采访了这两位作者,我想问他们这次全球性疫病是否改变了教会事工的模式,以及这场疫病如何改变我们服事和牧养羊群的方式。下面黑体字的部分是我提出的问题。
你们相信这场疫病是给教会中“彼此”文化做一个压力测试的好机会。那么现在教会领袖们该如何促进这种合乎圣经的文化呢?
我们在《枝与架》这本书里所主张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倍增的事工模式,这种事工模式透过鼓励各种形式的“葡萄枝”工作(也就是付上祷告的话语教导)和各种教会活动,并动员尽可能多的教会成员参与其中,来弥补缺失的讲道事工。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彼此”文化:在一个基督徒群里中,神的话通过彼此教导、彼此督责、彼此勉励的方式丰丰富富地住在其中。
十多年前就着手这样改变教会文化的教会们现在应该可以安心了,他们拥有一群个不断增长、受过训练并且已经在彼此教导神话语的教会成员。而且这些成员并不需要牧师委派他们去做事,因为他们已经在疫情中看到了服事的机会和需要,并且奔赴那些需要弥补的缺口。
与此同时,疫情也显著的挑战我们更好地使这一文化发展延续。我们认为接下来几个月可以开展的一个很实际的事工是把我们的会众分派到不同的小组中(每个小组3~6个人),然后彼此用频繁的电话会议或在线会议保持联系。教会中那些已经完全明白“彼此”文化概念的成员们(因为我们教导和训练他们很久了)对这些小组的成败至关重要。所以接下来几个月我们会训练更多这样的成员,而且我们必须记住:这些小组运作最佳的地方就是成员的家庭。家庭敬拜一直都很重要,现在则更加重要。
对于那些过去以项目为导向安排事工或者以讲台为中心的牧师来说,他们现在就遇到麻烦了:他们过去没有花时间在会众当中倍增那些有热情、有能力与他们在神话语的事工上同工配搭的成员——因为这在以往教会常规的事工框架中是很难首先的去做。
换句话说,我们的教牧事工文化好像一夜之间被颠覆了,教会不再能够实体聚会。那么这让我们面对两种可能的方向:(1)我们继续用被动的、讲台和事工为中心的(或者牧师为中心的)在线视频直播或会议来维持教会通常的聚会,或者(2)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时局所给我们的独特机会,转变教会的文化、训练教会的成员能彼此门训。
对那些为自己教会的“彼此”文化感到沮丧的牧师,你有什么建议或者安慰可以给到他吗?
我们必须首先承认,我们都会沮丧,或者曾经沮丧过。要建立“彼此”文化并不容易,就算建立了,也永远达不到我们想要的那种程度。现在这个时代,人们饱受压力、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教牧需要非常之大。即便我们所知道的最有经验的牧师都会觉得招架不住。所以,第一,你要知道你并不孤独,其他牧师也有类似的挑战。所以与其他的牧师保持联系,特别是那些你知道的,已经在教会建立了不错的“彼此”文化的牧师们,互相帮助、共同思想、一同努力。
2016年,我们写了一本《枝与架》的续集,名叫《葡萄工程》(The Vine Project)。这本书列出了改变教会文化可以采取的一系列步骤。但现在还不是开展长期项目或者复杂步骤的时候,等到疫情过去再那样做吧。
就现在而言,首先要做的可能就是列出5-10个根基扎实的弟兄姊妹,也就是你认为可以招募到并很快装备他们去和其他弟兄姊妹“见面”、用神的话语鼓励其他成员或者与其他成员一起祷告的弟兄姊妹。这种“见面”可以用小组的形式,也可以用一对一的形式。在这个特殊时期,你会为其他人会那么乐意回应你并且与你一同学习而感到惊讶的——尤其是当你清晰的描述目标并提供学习材料的时候。这是为什么我(东尼)过去三十年都在马提亚事工服事,致力于出版书籍和其他资源来帮助人们开展这种“彼此”事工的原因。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发现那些值得投入时间去培养的未来领袖呢?
你应该寻找那些成熟的基督徒,他们有能力理解圣经和正确地应用圣经,他们爱人的灵魂、有一颗祷告的心,并且渴望看到其他人在基督里成长。不可避免地,你首先会想到那些已经参与服事,并且以某种程度展现出上面所说这些特质的弟兄姊妹。你也要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或许你会请他们放下手中的一些服事,好与你一同开展一些你现在觉得重要的新事工。
要为选对人祷告,为他们能够浮现出来,也能够借着这一过程在基督里成长而祷告。
我们该如何借着这个时期有果效地开展福音事工呢?
就我所知,有一些教会在开展“在线聚会”上卓有成效,也与教会外的朋友们建立了很好的联系。例如,我听说有一间教会在主日网络聚会后开设“房间”,让访客和非基督徒有机会进去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服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我还听说另一间教会宣布说:“如果你参加我们的‘网络聚会’,但手头没有圣经,你可以向教会要一本。”教会成员就会给他送过去放在门口,索要圣经的人颇不少。
但我还认为,眼下是我们特别值得关注,推动小规模福音的机会。我们有很多的朋友现在处在信心动摇、对未来不确定和惧怕的状态中。当我们有机会和他们聊天、关心他们的时候,我们可能可以开一个10个人左右的小会议,邀请牧师给他们分享福音信息,然后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互动。
当然,也应该抓住现在这个机会分享福音资源——福音书籍、小册子,或是视频都可以。
每一个牧师该问自己什么问题?
每一个牧师都应该一直问自己这一关键问题:我该如何创造、巩固和保护教会的文化,让神的话伴随着祷告被用来服事其他人(包括教会内的成员和教会外的访客)。
但是在这个尤其特殊的时期,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可以用另一个问题来表达:我如何可以在无法聚会的时候继续向整个教会教导并宣讲神的话语?有什么其他形式或平台可以让我继续地给教会提供高质量的教导(虽然这些平台可能是不足够或不理想的)。这个时候,有哪些人是我可以招聚和投资时间的关键成员,让他们可以(通过此前所说的平台或工具)帮助牧师更好地服事教会呢?
现在的这个“虚拟时代”给了我们很多祝福可以牧养会众,包括视频直播、视频会议、短信等,我们可以怎样最好地使用这些资源并且避免它们的缺点呢?
市面上有很多技术创新,也有很多人在网络上分享他们认为怎样最好使用技术服事教会的各种点子。
但是要小心,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这些技术问题。不如为自己设个限制,限制自己每周花在技术方案上的时间,而是投资高质量的时间在神学和牧养上思考你该努力做什么,和思想那些神托付给你与你在福音事工上同心同行的人(我建议你再读一遍《枝与架》)。这才是你带领争战的地方。一旦你确定了你的教牧目标,那些比你更懂技术的人可以向你提供建议,并且帮助你使用技术去达成你的目标。不要让实用主义和技术驱使你,你能够视频直播一个聚会并不等于你一定要这样做。
我想,最后最有用的并不见的是在网上复制一个常规的主日崇拜(那已经丢掉了很多东西了)。相反,最有用的是使用技术手段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提供高质量的圣经教导,然后鼓励和装备教会基于这样的教导打开圣经、彼此教导。目的是互相鼓励、互相劝诫,并且一起祷告。我们认为这会是将来几个月最有果效的事工模式,同时也能为疫情之后的教会打下更好的根基、期待有效地倍增。
译:JFX;校:之是。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Decade-Old Ministry Book That Envisioned the Pandem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