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发现,基督徒寻求属灵指引的方式正在悄然改变?从前他们习惯说“我奶奶常常教导我……”,而现在更多的是“我最近听了一个播客……”或“我在油管上看到……”
作为牧师,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不只是讲解圣经教义,还要应对形形色色的数字媒体声音,因为这些声音都在影响着信徒对信仰的理解。在这个信息时代,每一个讲道要点都可能被会众马上事实核查,每一条建议都可能被拿来与网上数不清的观点做比较,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牧师的影响力?
这个挑战远远超出了简单的技术变革或信徒与日俱增的怀疑精神。它折射出人们在发现、评估和接受真理时方式的根本转变。当下,牧师的教导不再只是与其他不同观点竞争,而是要面对整个数字媒体生态系统的挑战——每个平台都在对信仰、人生和真理提供自己的解读。要在数字时代更好地履行牧师的使命,理解这种转变至关重要。
在过去,西方社会视宗教领袖为真理的主要来源。这些领袖被哲学家称为“认知权威”——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备受信任,拥有对真理和现实作出权威性判断的地位。牧师就是其中之一,人们相信他们能就现实、人生意义和道德准则给出可靠见解。正如学者阿诺德·克林(Arnold Kling)所说:“从基督时代直到 1500 年左右,西方世界的认知权威一直是宗教领袖。启蒙运动动摇了他们的地位,而科学家的权威则开始上升。”
启蒙运动彻底改变了这种权威格局。科学理性主义兴起后,宗教权威逐渐被限制在私人信仰领域,不再主导公共真理。然而近几十年又出现了一个深刻转变:数字技术让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平民化,传统意义上的专家——无论是宗教界还是科学界的——都不再是社会公认的可靠真理来源。
如今,认知权威已经从教堂里的牧师或实验室里的科学家,转移到了社交媒体上的网红、热门播客主持人和网络内容创作者身上。相比那些只在正式场合或机构中能见到的传统权威,人们更愿意相信那些通过日常网络内容交流而感觉“很熟”的人。这种转变给牧师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举个生动的例子:一对夫妻遇到婚姻问题来寻求辅导。过去,他们可能主要找牧师咨询,再翻翻几本关于基督教婚姻观的书籍。而如今,这对夫妻在来见牧师之前,很可能已经刷了大量小红书上的感情建议,在社交媒体上关注了情感博主,还听了不少心理学播客。他们更习惯引用这些网络观点,而不是圣经教导。更重要的是,他们可能会用这些网络观点来评判评判牧师的建议,而不是用牧师的辅导来权衡网络观点。
这种新形势从根本上改变了牧师提供教牧辅导的方式。我们的权威不再仅仅来自于身份地位,更来自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帮助信徒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源中明辨是非,同时始终把握住圣经真理的根本。
要理解当代牧师权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元认知权威”(meta-epistemic authority)这个概念——它指的是那些被人们信任,能够帮助他人识别和解读可靠真理来源的个人或机构。
与直接提供知识的认知权威不同,元认知权威帮助人们判断:“我应该相信谁的观点?”正如学者克林解释说:“元认知权威就是那些被人们信任的人,他们能够告诉你‘谁是权威’、‘这些权威在说什么’”他举了一个例子:《纽约时报》作为元认知权威,告诉人们要相信福奇博士(Anthony Fauci,前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的专业意见,而福奇则是具体领域的认知权威。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大多数牧师都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应该是这样的——他们是引导人们走向圣经真理的仆人,而不是真理的直接发声人。当使徒保罗把牧师描述为“基督的执事,神奥秘事的管家”(林前 4:1)时,他描述的正是这种源自上帝的权威。不过,这种区分对普通教会成员来说往往并不容易理解,他们对牧师权威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
从元认知权威的视角来理解牧师的权威地位,为我们在这个数字时代指明了一条出路。教会成员在网络上必然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属灵观点和影响,这恰恰给了牧师一个独特的定位——帮助信徒以更明智的态度去分辨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
以下是五种运用这一理念的方法:
第一,通过日常教导培养辨别力。
要帮助会众应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观点,关键在于做好每周的解经式讲道。通过细致入微地讲解圣经,我们向会众展示如何深入理解经文含义。比如说,我们可以示范如何理解经文的历史背景、如何追溯其中的神学主题、如何把圣经原则运用到当今生活中。这样,我们就是在为会众配备了一套实用工具,让他们能够对遇到的各种教导进行明智的评估。
第二,主动参与讨论网络内容。
当教会成员就网上的一些教导向我们请教时——可能是某个播客节目、视频或者社交媒体上的内容——这正是培养他们判断力的绝佳时机。我们不该简单地说“这个讲员可以听”或“那个讲员不能听”,而是要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评估。具体来说,就是帮助他们梳理出这些教导的核心观点,用圣经的标准来检验,同时思考这些观点是否符合基督教会历代相传的理解。
第三,营造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要让我们的引导工作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营造一个让大家都感到舒适自在、敢于提出疑问和分享心得的环境。比如说,我们可以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讨论活动——小组分享会、门徒培训或一对一交流,让大家有机会练习和提升属灵的辨别能力。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能够示范如何在坚守圣经基础的同时,理性地思考和分析各种教导。
第四,用心牧养。
牧养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与会众之间的关系深浅。只有当会众真切感受到我们理解他们的困惑、在意他们的成长时,他们才会愿意主动寻求我们的建议,并对我们的指导建立信任。这种建立在真挚关系基础上的关怀,能够针对每个人的具体处境提供合适的建议和实用的指导,这是任何网络资源都无法取代的优势。
第五,坚持以圣经为根基。
在这些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始终把圣经放在核心位置。尽管我们需要回应当下的各种声音和文化现象,但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依然是帮助人们理解和实践上帝的话语。这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大家回到圣经这一最高权威,同时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理解和运用圣经的能力。
数字革命的浪潮并没有削弱牧师的事工,反而推动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和提升自己的核心作用。虽然时代在变迁,我们的使命却始终如一。我们仍然要牧养上帝的子民,引导他们寻求真理和智慧,只是现在的重点是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找准方向。当我们忠实地履行这个职责时,就能让大家明白:牧师的影响力并不仅仅来自于教会中的职位,更来自于我们耐心细致、用心投入、持之以恒地引导人们明白和践行圣经智慧的过程。
在这个数字时代,最有效的牧养工作将继续提供那些数字媒体无法替代的价值:有血有肉的智慧分享、面对面的真实陪伴,以及帮助人们将圣经真理应用到复杂生活中的实战经验。当我们不再把精力放在与网络声音争高下,而是欣然接受自己作为圣经诠释者和生命引路人的角色时,我们就能培养出真正成熟的门徒。这样的门徒既能以开放和理性的态度看待当代各种教导,又能始终以圣经真理为生命根基。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Pastoral Authority in the Age of Podca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