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我的手机突然遭到短信和邮件轰炸,内容几乎一模一样:“请大家为我祷告,我失业了。”
我在华盛顿特区附近的一间教会当牧师。这里的人大多就职于政府部门,往常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工作总能给人安稳保障。但最近,政策变动导致联邦雇员和承包商大规模裁员,几乎每个成员都受到波及。教会很多人过去都有铁饭碗的工作,而现在人人脸上都写着“朝不保夕”四个字。
说来惭愧,我本应更加知道该如何应对。当年经济危机时,我自己就尝过失业的滋味——那种五脏六腑都被掏空的感觉至今难忘:接到通知时的手脚发麻,投简历时脸上火辣辣的羞耻感,看着存款一天天见底的心慌,还有失业头几周不断袭来的自我怀疑。
可现在成员们经历同样困境,我这个过来人却手足无措。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一个许多教会同工都在面对的真相:亲身经历过苦难,并不等于就知道如何陪伴他人度过苦难。
牧师和教会领袖都清楚该怎样安慰重病患者,也知道如何扶持丧亲的家庭。但面对失业的成员时,常常不知从何说起。在现在这个社会,初次见面第一句话永远是“你从事什么工作”,失去工作往往意味着失去自己。教会必须意识到:失业不仅是经济上出了问题,更是一个属灵问题,它会引发个人的自我认知危机。
教会在帮助失业人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很多教会对失业问题的理解仍停留在表面——要么简单鼓励,要么只提供实际帮助,缺乏更深层次的神学思考。如果只教人怎么写简历、介绍工作机会,却不解决“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这些根本问题,我们就错过了真正牧养一个人的机会。
失业者最需要的不是求职信息和面试技巧(虽然这些也很重要),而是重新认识:在神的眼中,他们的价值从来不是由工作能力决定的。如果没有这个认知基础,再好的帮助都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强化了“人必须有用才有价值”这种错误观念,让人更加痛苦。
圣经早就告诉我们:人的价值不在于能创造多少财富。《诗篇》139 篇说,我们在母腹中时,神就已经关爱着我们(诗 139:13-14);耶稣也说过,连不值钱的麻雀神都看顾,何况比麻雀贵重得多的人呢?(太 6:26)具体来说,牧师和教会领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传达这些真理:
第一,注意平时的言语表达。讲道时是否无意中把“业绩好”和“很敬虔”划了等号?举例时是否总在夸职场精英?祷告内容是否三句不离升职加薪?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却可能助长错误的成功神学。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改变这种模式:多讲平凡人的见证,明确反对“工作定义人生价值”的世俗观念。
其次,开展专题讲道或小组查经,专门探讨如何从神学角度看待工作与身份。不要等到成员失业时才提及,而要未雨绸缪建立圣经根基。通过约瑟下狱、摩西流亡、拿俄米空手归乡等人的经历,他们同样经历了工作或人生的挫折,然而这些圣经叙事展现上帝在人生低谷中的信实。
最后,辅导时要直面身份认同问题。不要停留在简单安慰,而要引导深入思考:“这段经历如何影响你的自我认知?你看到自己原来是从哪里获取价值感的?神是否想让你发现职业角色之外的自我价值?”这样的对话能为启发基督徒,在圣灵的引导下重新在基督里建立身份认知。
在帮大家重新认识自我价值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其他方面的需要。具体可以这样做:
第一、别说那些套话
不要一开口就是“神有更好的安排”这种看似好心却伤人的套话。虽然本意是想安慰人,但这种老生常谈反而会让人觉得自己的痛苦不被重视,还可能无意中传递“成功神学”的谬误——让人误以为神的恩典必然体现为物质富足。相反,承认困境带来的真实痛苦,既能肯定对方的感受,又避免将他们的价值与工作状况捆绑。又不会让人觉得“没工作就等于没价值”。
这种认可为”真实的哀恸”留出了空间——这是《诗篇》中反复体现的圣经真理。我们该学的就是:先让人把苦水倒出来,别急着给解决方案。这时候的陪伴就是在告诉对方:你的价值,不会因为遭遇变故而改变。
第二、提供实际帮助
可以发动教会里有专长的弟兄姐妹,组织些实用活动——比如简历修改指导、职业交流会,或是提供免费证件照拍摄、借用面试正装、帮忙照看面试期间的孩子,甚至为求职者提供临时办公场地。有些教会还设立了专项基金,帮人支付职业认证费用或进修学费——这些投入能保持就业竞争力,但往往是手头拮据时最先被砍掉的开支。
要记住失业影响的是整个家庭。教会可以为承受经济压力的夫妻提供婚姻辅导;组织青少年支持小组,帮助孩子适应家庭变故;提供临时托管服务,既让求职者能专心投简历,又确保他们的家人得到照顾。
第三、传递福音的盼望
唯有福音能带来真正的盼望。其他机构或许能提供职业培训或经济援助,但只有教会能解决失业背后的属灵危机——我们终极的价值不在于自己做了什么,而在于基督为我们做了什么。
这种盼望不是笼统的一句“一切都会好起来”,而是清楚地提醒对方,我们首要的身份是神的儿女,是基督的公义,而不是我们的业绩,让我们称义。这意味着要帮助弟兄姐妹从神救赎的宏大视角看待处境,把这段时期视为灵命塑造的绝好机会。
在崇尚功绩的文化里,失业常伴随羞耻感。福音的盼望正能应对这点——强调我们每个人(无论是否有工作)都需要神的恩典和爱。教会这样传递信息,就能消解失业带来的孤立感。
当我们与失业者并肩同行,倾听他们的痛苦、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并不断提醒他们在基督里永不改变的身份时,我们就是在用最真实的方式活出福音。一个既能从信仰深度思考失业问题,又能以切实行动表达关怀的教会,正是在向世界见证另一个国度的价值观:在这里,人的价值不是靠工作业绩赚取的,而是通过恩典白白赐予的。
在这个越来越以职业定义人的时代,教会必须成为这样的地方: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他们是神所珍爱的儿女,他们的价值从来不能用工资来衡量,也不会因为没有收入而减损分毫。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en the Paychecks Stop: Spiritual Care for the Unemploy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