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乏味”的见证也是美好的见证
2018-08-15
—— J. F. Arnold

很多基督徒对自己的信仰见证感到为难:我们的得救故事平淡又无趣——至少在我们看来常常如此。就算我们愿意分享,又有谁爱听呢?

有资格称为“有趣”的,是那种值得写(或读)一本书的故事,比如:犯过重罪、曾经吸毒,诸如此类。我们都是蒙恩得救的罪人。即便我们不洁又破碎,我们中很多人没有一天不认识上帝。我们通常见证自己当下的信心得以重塑和更新:我们想起自己的罪,承认自己隐而未现的罪,然后回归我们向来都认识的福音。这样的见证,没有180度大转弯,而是一步一个脚印。

每个见证都奇异

我们喜欢猎奇——电影行业正是对此迎合——一切不合此套路的都会被一笔抹去。我们不会主动告诉别人我们在教会长大、从小渴望耶稣云云。谁听到这样的故事不会觉得乏味呢?

寻求有力的见证也是于事无补——丰盛的恩典不是用犯罪换来的——而要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什么才是美好的见证。我们固然可以说,在教会长大可使人免去罪恶生命的恐惧。但这只能给人空洞的感觉。否定表达远不及肯定表达有力:靠着神子耶稣基督的恩典,因着圣灵的能力,我们得以脱离我们应得的刑罚。

我们当然想被纪念、想被视为上帝恩典的活例,像众人宣扬的例子,在历史长河中熠熠发光,特别是那些经历苦痛后被救拔的人:迫害过基督徒的保罗、屡犯奸淫的奥古斯丁、而立之年归主的C. S.鲁益师。可见,过去伟大的基督徒往往有不堪回首的往事。

信徒无寻常

即便是为激发人而强调富戏剧性的见证,也是有害的。即便这种见证促使我们看到上帝的伟大,我们也会变得只凭眼见判断上帝恩典的彰显。如果我们以“寻常”基督徒——地方牧师和长老、我们的父母和导师、我们的同辈——为榜样,或许就更能看到上帝在我们“平凡”生命中显而易见却令人惊叹的恩典。

我并非建议放弃研究历史“伟人”,不思考我们熟知的震撼见证。乃是说,我们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理解,什么才是令人信服的蒙恩见证。

每个基督徒都有自己的救赎故事。不论是脱离毒瘾还是骄傲,从深牢还是安乐窝中被救,都是满溢恩典的美好故事。如果我们看不到救赎故事的美好,那么就不是故事有问题,而是我们有问题。

说到底,每个救赎故事都是基督用生命作成的有力故事。

J. F. Arnold(阿诺德)是泰伯特神学院的宗教哲学的硕士。他拥有比奥拉大学的圣经研究学学士学位,是托里荣誉学院的毕业生和永久成员。他是Evangelical Outpost的总编。
标签
个人见证
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