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经由两类作品组成,一类是罗马天主教正典中比较著名的旧约次经,另一类是新教正典中所没有的新约伪经。
伪经由两类作品组成,一类是罗马天主教正典中比较著名的旧约次经,另一类是新约伪经。旧约次经成书于旧约结束和新约开启之间,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并不视之为正典,大多数早期教父也不视之为正典。虽然奥古斯丁是第一个主张将其完全纳入正典的重要神学家,但直到特伦特大公会议(Council of Trent),罗马教会才正式宣布旧约次经属于正典。新约伪经,除了一个例外,从未被考虑纳入基督教正典。这是因为它们都成书于二世纪甚至三世纪。其中许多书卷还包含了与圣经正典中教义相反的教义体系。
尽管我们有很好的历史证据证明在耶稣时代就已经确立了旧约正典,并且在二世纪中叶就已经有了新约正典的核心书卷(见《圣经正典》一文),但在神的百姓中还流传着“其他”书卷。其中一些其他书卷徘徊在正典边缘,偶尔会引发争议和关于其地位的分歧。
我们称这些书卷为“伪经”(Apocrypha,意思是“隐藏的”)。我们将在本文中简要讨论旧约次经和新约伪经。
构成旧约次经的书卷广为人知,主要因为它们是新教和罗马天主教之间的分歧之处。这些书卷大约成书于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一世纪之间,包括《玛加伯传上》《玛加伯传下》(1 & 2 Maccabees)、《以斯帖补篇》(1 Esdras)、《友弟德传》(Judith)、《多俾亚传》(Tobit)、《智慧篇》(the Wisdom of Solomon)、希拉的《德训篇》(Sirach (Ecclesiasticus))、《巴路克书 》(Baruch)以及一些较小的作品,甚至还有一些对现有正典书卷的增补。所有这些书卷都是用希腊文写的,但有些书最初可能是用希伯来语/闪米特语写成的。
虽然这些书在这一时期的犹太人中广为人知并为人使用,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人视它们为圣经的一部分。约瑟夫斯和斐洛——我们了解旧约范围的主要资料来源——都没有将它们作为圣经使用。此外,没有一位新约作者(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将次经中的任何一卷书作为圣经来引用。后来的拉比作家也不接受次经,只承认希伯来圣经是犹太正典的一部分(b.Baba Bathra 14-15)。
犹太人限定他们的圣经只包含希伯来正典这一事实并不令人惊讶,因为人们已经确信,从公元前四世纪开始,受启示的预言已经停止了。这样的观点甚至在旧约次经本身(《玛加伯传上》4:46;《德训篇》序言)以及约瑟夫斯(《驳斥阿比安》,Against Apion,1:8)等其他犹太文献和后来的拉比著作(b.Sotah 48b)中也很明显。
至于早期的基督徒,他们似乎一开始就接受了犹太祖先所提供的希伯来正典。撒狄斯的梅利托(Melito of Sardis)、拜叶诺书单(the Bryennios list)和奥利金(Origen)所确认的旧约正典与我们今天所知旧约正典基本相同,尽管奥利金承认教会仍可从阅读次经中获益(而不是将它们作为圣经来阅读)(见尤西比乌斯,《教会史》4.26.13,6.24.1-2)。奥古斯丁却更进一步地认为应将次经纳入圣经书卷(《论基督教教义》,Doctrina christiana 2.8)。一些最早的基督教抄本和正典的书录包括了旧约次经(例如迦太基会议;梵蒂冈抄本和西奈抄本)。
但其他早期基督徒继续坚持认为,希伯来正典才是正确的,而且一直以来都是正确的。以耶柔米(Jerome)为表率,他认同这些次经是有用的,但认为教会“不将它们纳入正典”(《智慧书和德训篇序言》,Prologue to Wisdom and Sirach,中文名暂译)。
在整个中世纪,基督徒对次经的看法不一。但在宗教改革时期,双方发生了冲突。由于次经是许多有争议教义(如炼狱)的基础,宗教改革家们重新审视了哪些书卷是圣经正典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次经不应成为基督教教义的基础。
作为对宗教改革的反击,罗马天主教会在特伦特大公会议(1546 年)上正式宣布从此视次经为圣经的一部分。因此,尽管次经在基督教历史上的地位意见纷,罗马天主教会还是将他们的看法正式化,从而与新教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个分歧一直持续到今天。
与旧约次经不同,新约伪经不是一组严格定义的经卷。相反,新约伪经指的是一大批在风格和体裁上都与我们的新约著作相似的书卷,它们甚至可能声称起源于使徒,但却从未在教会确立正典的过程中寻得稳固的一席之地。这些伪经的四大体裁与新约本身的四大体裁相吻合:福音书、使徒传、书信和启示。
毫不奇怪,最著名的伪经是那些以耶稣的言谈作为为主题的作品,即福音书。然而,“福音”一词可能并不总恰当,因为其中许多作品看起来与我们的正典福音书大相径庭。例如,《多马福音》(Gospel of Thomas)并不包括耶稣一生中的标准历史时刻(出生、死亡、复活),而只是列举了耶稣的 114 句话。同样,《真理福音》(Gospel of Truth)也根本不是一部叙事福音书,而是一部关于瓦伦丁神学(Valentinian theology)的长篇神学论文。
伪经中的使徒传也流传于早期基督教,记载了使徒们的旅行和冒险经历,其中往往有一些古怪和经过美化的故事,如狗会说话、人(西蒙·马格斯)会飞、狮子受洗等。此类作品包括《保罗传》(Acts of Paul)、《约翰传》(Acts of John)和《彼得传》(Acts of Peter)。
伪经书信不太常见,但在早期基督教中确实有一些。一封名为《哥林多三书》(3 Corinthians)的书信据称出自保罗之手,但显然是一篇反幻影说的论文,旨在打击早期基督教中的异端。还有伪造的《老底嘉书》(Epistle to the Laodiceans),据称出自保罗之手,但显然是由保罗真书信(如《加拉太书》和《腓立比书》)拼凑而成。
最著名的伪经是《彼得伪经》(Apocalypse of Peter)。它包含了耶稣和彼得复活后的对话,其中(非常详细地)强调了不信者未来将经历的审判。这部作品在早期基督教的一些地区很受欢迎,甚至在我们最早的正典中提到过穆拉多利残篇 (Muratorian fragment)。
虽然基督教伪经的数量可能令人嗔目结舌,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
旧约和新约正典的过程也涉及“其他”书卷。在基督教历史的不同时期,这些“其他”书卷一直是争论和争议的焦点。此外,这些其他书卷也会引起现代基督徒的关注,他们可能会怀疑遗漏这些书卷是否恰当。
但历史证据表明,我们可以对旧约和新约的内容充满信心。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争论旧约次经的问题,但犹太人流传下来的希伯来正典依然是为耶稣和使徒们所熟知的圣经,因此把它们视为圣经是恰当的。同样,尽管关于“失落的福音书”人们众说纷纭,但这些书卷的成书时间比我们的正典晚得多,几乎没有历史可信度可言。
因此,我们的圣经正典是完整的。正如奥利金所说:“律法和先知的网必须完成……而网的纹理在福音书和基督通过使徒所说的话中已经织成了。”(《马太福音注释》10.12)
编注:
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他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Apocryp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