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
圣经诸约
2024-08-23
—— Paul R. Williamson

定义

圣经中的诸约(圣约,covenants)是圣经中上帝采取拯救行动的叙事主线,明确的盟约始自挪亚,耶稣基督宝血所立的新约成就了诸约。

概述

圣经中的诸约(圣约,covenants)是上帝在圣经中采取拯救行动的叙事主线。圣经中第一个明确的约是洪水之后上帝与挪亚之约,不过有些神学家认为在此之前已有三个约(救赎之约、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创世记》中紧接着出现了亚伯拉罕之约,这为以色列民族的建立和即将到来的弥赛亚之约奠定了基础,上帝要通过弥赛亚祝福世上的万族。摩西之约延续了上帝与亚伯拉罕后裔以色列民族的关系,呼召他们在周围的民族面前反映出上主的荣耀。与大卫王所立的约向以色列指明了即将到来的弥赛亚,祂将在大卫宝座上完美地统治万有,直到永远。然而,直到耶稣作为以色列的弥赛亚降临,与人类的诸约才得以完美地遵守和履行。耶稣的到来确立了律法和先知书中所一直应许的新约,并带来了应许给上帝子民的末世祝福。


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诸约是圣经中的一条叙事主线,从《创世记》引入这一概念直到在《启示录》末世论中得着成就。尽管神学家们在理解这些圣约的确切数量和性质上存在分歧,但很少有人质疑它们在救赎历史中的神学意义。

尽管“约”一词在《创世记》6:18 之前并未出现过,但改革宗/圣约神学家认为,在上帝与挪亚立约之前还有另外三个约:在创世之前三一神之间订立的永恒“救赎之约”;在堕落之前上帝与亚当订立的试用性“行为/创造之约”;以及堕落之后的“恩典之约”,通过这个约上帝应许将人类从罪的后果中拯救出来,并实现祂创造的目的。虽然改革宗神学家对于如何理解恩典之约和救赎之约之间的确切关系并未完全达成一致的看法,但人们认为其中之一或两者都是圣经中后来的神与人之约的基础,所有这些都服务于同一个总目的及最终目标。

然而,另一些学者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在圣经中明确描述的约才是圣约。他们并不否认三位一体的上帝在创世之前就计划了人类的救赎,也不否认上帝与亚当建立的关系涉及相互之间的责任,或者上帝与人类的关系表达了一个创造和救赎目标,但他们谨慎地将这些观点与约的概念区分开来,约涉及宣誓和/或颁布誓言等附加要素。因此从后一种意义上理解,第一个神—人之约是在挪亚时代建立的(参赛 54:9),它确立了洪水之后上帝对受造界的应许。

与挪亚和所有受造物的盟约

这个在洪水之前宣布的普世之约(创 6:18)是在洪水退去之后才确立的(创 8:20-9:17)。第一次提到它时只是强调了上帝将挪亚和其他人保存在方舟中的计划(创 6:18)。上帝与挪亚的约再次确认了祂原本的计划,它只是暂时受到了审判带来的干扰。自然秩序的中止再也不会打断(创 8:21-22,9:11-15)人类实现他们在创造中的使命(参创 9:1-7,1:26-30)。附加命令(创 9:4-6)特别强调了人类生命的价值,进一步强调了立约的主要理由:保护地球上的生命,神不会再打断受造界。至少从这一盟约的范围可以看出,上帝的救赎目标最终将包括整个受造界。

亚伯拉罕之约

《创世记》12:1-3 记载了上帝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立约所包含的应许。上帝将以两种方式祝福亚伯拉罕:(1)他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从而享有盛名;(2)上帝将通过他祝福世界上的万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许后来都通过立约获得了确认:(1)《创世记》15 章的重点是上帝的应许在民族层面上,神与亚伯兰“立约”(15:18);(2)(《创世记》15 章忽略了《创世记》17 章中提到应许在万国的层面上(参见 17:4-6,16),上帝在其中宣布了“永远的约”(17:7),即所谓“割礼的约”(徒 7:8)。虽然许多人认为后者只是进一步解释《创世记》15 章中的约,但不同的环境和重点表明,它实际上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第二个阶段。

《创世记》15 章中的约正式确立了上帝使亚伯拉罕成为“大国”的应许(创 12:2);主要的重点是上帝将如何在亚伯拉罕的亲生“后裔”身上实现其创造性的目标,后来明确了这些“后裔”就是雅各的子孙(以色列)。然而,这只是上帝正在展开的救赎计划的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涉及亚伯拉罕如何通过他的后裔成为伟大的民族,向“地上万民”(创 12:3)传递祝福——这是《创世记》17 章和 22 章的主要重点。

尽管并非完全没有提及国家的前景(参见 17:8),但在第 17 章中,重点都是“国家”“君王”以及与亚伯拉罕“后裔”之间永恒的神-人关系(17:4-8,16-21)。值得注意的是,以撒(17:21;参见 21:12)是这一约得以延续的关键,突出了《创世记》22 章神圣考验中的利害关系。在那里,亚伯拉罕顺服的信心(22:16、18)满足了 17:1 的要求(参 18:19;26:5),从而促使神以庄严的起誓(创 22:16;参 26:3)确立了《创世记》17 章的应许(参 22:17-18;26:4)。

因此,上帝与亚伯拉罕之间订立了两个不同的盟约。第一个盟约确立了神应许让亚伯拉罕成为“大国”,第二个盟约则确认上帝应许通过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祝福万国。

摩西之约

《创世记》15 章的美好应许实现之后,上帝就立下了摩西之约:亚伯拉罕的后裔摆脱异族的压迫(参创 15:13-14;出 19:4-6,20:2)。西奈山的重点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必须做什么才能承受这块土地,而是他们作为上帝的选民在这块土地上必须怎样生活(出 19:5-6)。为了“在万民中做属神的子民”、成为神“祭司的国度”和“圣洁的子民”,以色列人必须遵守上帝在约中的要求(即《出埃及记》20-23 章中的规定)。通过遵守这些规定以及之后在西奈山所规定的立约义务,以色列将明显有别于其他国家,从而在周围的民族面前彰显出上帝的智慧和伟大(参申 4:6-8)。

通过这种方式,亚伯拉罕的后裔不仅会追随祖先的脚步(参创 26:5),还会促进上帝应许的实现(创 18:19)。因此,以色列人必须像亚伯拉罕一样“在神面前做完全人”(创 17:1)。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会破坏以色列存在的根本目的,金牛犊事件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出 32-34)。虽然上帝重新与他们立了约(出 34),但这是恩典而非公义(34:6-7)。此外,在这一事件结束时重新规定了同样的立约义务,这表明以色列人的责任并没有改变。

通过体现上帝的圣洁(利 19:1),以色列将展示真正的神权政治,从而成为上帝在世人面前的见证人。此外,由于人类的悖逆有可能破坏上帝的终极目标(即通过亚伯拉罕的“后裔”赐福万国),摩西之约也包含了维系耶和华与以色列之间神与人关系的方式:献祭制度,尤其是赎罪日(利 16),将为以色列人赎罪,象征性地表达上帝的饶恕。因此,正如挪亚之约保证了世人生命的延续,摩西之约也保证了亚伯拉罕的大族后裔以色列将在这片土地上延续。这对于实现上帝应许的下一阶段至关重要:建立王室血脉,亚伯拉罕的终极后裔和约的继承者最终将通过这一血统诞生(参加 3:16)。

大卫之约

西奈山之后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拿单给大卫的神谕(参撒下 7;代上 17)。大卫打算为神建一座殿宇(即圣殿),但神应许为大卫建立家室(即王朝)。《撒母耳记下》第 7 章和《历代志上》第 17 章都没有明确地将这一应许描述为“约”,但其他几处经文却有这样的描述(参撒下 23:5;代下 7:18,13:5;诗 89:3;耶 33:21)。

大卫之约延续了摩西之约和亚伯拉罕之约的轨迹。上帝对大卫和以色列的计划显然是相互交织的(参撒下 7:8-11,23-26)。此外,大卫与亚伯拉罕之间也有重要的相似之处:

  • 上帝应许两人都“得大名”(创 12:2;撒下 7:9)。
  • 在未来,两人都将征服他们的敌人(创 22:17;撒下 7:11;参诗 89:23);
  • 两人都有特殊的神人关系(创 17:7-8;撒下 7:24;参诗 89:26)。
  • 一位特殊的“后裔”延续着他们的名(创 21:12;参撒下 7:12-16)。
  • 两人的后裔都必须遵守上帝的律法(创 18:19;撒下 7:14;参诗 89:30-32,132:12)。
  • 两人的后代都将作为万国得祝福的媒介(创 22:18;诗 72:17)。

因此,大卫之约更准确地确定了这位应许的“后裔”,他将成为万国得祝福的媒介:他将是亚伯拉罕通过大卫所生的王室后裔。

因此,大卫之约的重点也发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变化。神应许给亚伯拉罕的大国已经稳固地建立起来了(参撒下 7:1),人们开始关注他的王室后裔(参创 17:6、16)。这一王室血脉在《创世记》中已有明确记载(参创 35:11,49:10;另见《创世记》38 章和《路得记》 4:18-22),最终在一个人身上达到巅峰——他就是那位作为征服者的“后裔”,他实现了《创世记》22:18 的应许和《诗篇》72:17 所表达的盼望。

新约

由于(以色列)始终未能按照上帝之约的要求生活,最终不可避免地给他们的国家和王朝带来了灾难,审判最终达到了巅峰:圣殿被毁、以色列人被流放到巴比伦。如果不是因为上帝对以色列的计划对于实现祂的盟约承诺至关重要的话,可能这就是结局了。但必须以某种方式克服国家流亡和君主制消亡这样的处境,来实现上帝的目标。因此,圣约历史通过“新约”的展望得以延续——新约与过去的诸约既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

虽然“新约”在圣经中只明确提及了一次(耶 31:31),但《耶利米书》和其他地方的一些经文都暗示了它。在《以赛亚书》中,这个永远的和平之约与神仆人的形象密切相关(赛 42:6,49:8,54:10,55:3,61:8)。它具有包容性——甚至包括了外国人和太监(赛 56:3),但也具有排他性——只限于那些“持守”其义务的人(赛 56:5-6;参 56:1-2)。

虽然耶利米和以西结用了不同的术语来描述它,但他们都预言了在立约团体中发生的根本性变化:耶利米说是将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耶 31:33);而以西结说是属灵的手术和彻底的转变(结 36:26-27)。对于这两位先知来说,这种内在的更新将带来理想的神-人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这个约和以前的盟约通过盟约的模式所表达的:“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在这一新约中,以往盟约中的所有盼望和期待都将得到最终的实现和在末世的表达。

因此,新约书卷(“盟约”)宣称上帝所有的盟约应许都在耶稣身上并通过耶稣实现了(参路 1:54-55,69-75;林后 1:20),耶稣就是人们期待已久的大卫血统的弥赛亚(太 1:17-18,2:4-6,16:16,21:9;路 2:11;约 7:42;徒 2:22-36),这一点不足为奇。作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太 1:1;加 3:16)和大卫的王族后裔(太 1:1;路 1:27、32-33,2:4;罗 1:3;提后 2:8;启 5:5,22:16),耶稣也扮演了《以赛亚书》中仆人的角色(徒 3:18,4:27-28,8:32-35)——不仅救赎了以色列(路 2:38;徒 3:25-26;来 9:12、15),而且还将上帝的祝福传递给了各个国家的信仰团体(徒 10:1-11:18,15:1-29;罗 1:2-6,3:22-24,4:16-18,15:8-12;加 3:7-14、29)。

根据新约的福音书和书信,新约是通过耶稣在十字架上的死而建立的(参太 26:28;可 14:24;路 22:20;林前 11:25)。在首次的主餐中,耶稣既提到了《耶利米书》中所说的新约中的饶恕(太 26:28;参耶 31:34),也提到了建立旧约(即摩西)的血(路 22:20;参出 24:7)。因此,新约圣经强调了只有在新约下才能完全实现的赦罪(徒 13:39;参来 10:4),将其作为耶稣之死的主要益处(例如:路 1:77,24:46-47;徒 2:38,10:43,13:38,26:18;罗 3:24-25;弗 1:7;西 1:14;来 9:12、28;约壹 1:7;启 1:5,7:14,12:10-11)。

因此,保罗和《希伯来书》的作者都认为,新约远远优于旧约(即摩西之约)。《哥林多前书》11:25(参路 22:20)中用“新”这个形容词就已经暗示了这一点,它明显暗指与《耶利米书》(31:31-32)的对比。然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3:1-18 中的论述更加尖锐,他明确地将新约与旧约进行对比,强调了相比于旧约,新约具有超越性的荣耀和永恒性。在《加拉太书》4:21-31 中,他用夏甲和撒拉做了新约与旧约的类比。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希伯来书》7:22 指出了新约的优越性之后,作者通过对《耶利米书》31:31-34 的扩展评论来阐述他的观点,构建了包围着《希伯来书》8-10(参见 8:9-12,10:16-17)三明治结构。耶稣不仅行使了永久、完美和属天的祭司职责(7:23-8:6),而且祂作为中保所立的约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来 8:6),并通过基督的宝血(9:11-10:18)——在后面描述为“永约之血”(13:20)——来解释“永远赎罪”(9:12)和“得着永远的产业”(9:15)。因此就像保罗一样,这里不是坏与好的对比,而是好(但却是暂时的)和更好(因为是永恒的)。

虽然新约的现实已经实现了很多(参来 9:11),但最好的还在后面。正如以色列人的复兴希望并没有耗尽在巴比伦流亡之后的遣返中,也没有在弥赛亚的第一次降临中完全实现。虽然在耶稣——亚伯拉罕应许中的后裔(加 3:16)、期待中“像摩西那样的先知”(太 17:5;参申 18:15)、大卫王的那个子孙(太 22:41-46)以及新约的中保(来 8:6)——身上,上帝对以色列和万国的盟约应许已经实现,但上帝创造和救赎目标的终极表达仍要等到新创造实现在末世现实中。只有到那时,盟约模式中所表达的盼望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启 21:3),因为“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宝座,他的仆人都要侍奉他,也要见他的面。他的名字必写在他们的额上。不再有黑夜,他们也不用灯光、日光,因为主神要光照他们,他们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 22:3-5)。

* * * * *

进一步阅读

与圣经神学相关

与改革宗/圣约神学相关

当代的辩论

编注:

本文为“简明神学”系列专文之一,本文所表达的所有观点均为作者本人的观点,本文基于知识共享(Creative Commons)的署名-相同方式共享(Attribution-ShareAlike, CC BY-SA 4.0)协议免费提供给公众,允许用户以其他媒体/格式和改编/翻译其中内容,但需要附上原文链接、指出自己所做的修改,并采用同样的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译:DeepL;校:Jenny。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The Biblical Covenants.

Paul R. Williamson(保罗·威廉姆森)是悉尼摩尔神学院(Moore College)旧约、希伯来语和亚兰语(Aramaic)讲师。他著有 Sealed with an Oath,是 New Dictionary of Biblical Theology and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的一位编著者,也是 Exploring Exodus 的联合编辑。
标签
圣经
基督
新约
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