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并做工以来,基督徒一直在争论如何将圣经的众多元叙事(metanarrative)整合起来。虽然福音派之间的确存在分歧,但我们的共识多于分歧。然而,我们的分歧也很重要,因为它们导致了不同的结论,这些结论包括:新约有多“新”、旧约的应许和预表如何在基督里成就、教会和圣礼的本质,以及十诫对我们今天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安息日的命令。所有这些差异都与我们对我们三位一体的神永恒拯救计划如何通过圣经中圣约的进展,从创造到成全而展开的理解有关。
《圣约神学:圣经、神学和历史角度》(Covenant Theology: Biblical, The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这本书是改革宗神学院(RTS)的教师们编写的论文集,阐述和捍卫威斯敏斯特信条所教导的圣约神学体系。我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当代作品中最棒的一本为改革宗婴儿洗礼(Reformed paedobaptist)圣约神学做出阐述和辩论的书。
本书是了解圣约神学内部讨论的一个窗口,甚至在RTS的教师中也有这样的讨论。例如,“行为之约”到底是不是恩典之约?挪亚之约是一个约还是两个约?摩西之约是“行为之约”的再版,还是“恩典之约”的一种治理?对最后一个问题,克莱恩(Meredith Kline)和霍顿(Michael Horton)坚持前者,而本书中大多数人则为后者辩护。然而,即使把摩西之约看作是恩典之约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对它功能的看法也与其他圣约不同,尤其是与亚伯拉罕之约不同。摩西之约是一种 “次等的、影儿般的治理,由预表和众多律法组成”(154页),因此,它只是预备性的、暂时性的,与亚伯拉罕之约不同(234-39页)。德扬(Kevin DeYoung)认为,亚伯拉罕之约和新约一样,“永存,永不废止或遗弃”(596页)。这就是为什么“耶利米书31:31-34在讲到除去摩西之约的时候,特别指的是宗教礼节和仪式”(596页),而不是它的基本内容,这也是为什么从以色列人到教会的圣约子民“混杂”性质得以延续的理由。
关于盟约的分类,教授们也有不同意见。许多作者赞赏克莱恩的工作,他以区分了“律法”(有条件的)圣约和“福音/恩典”(无条件的)圣约而出名。前者适用于“行为之约”及其在摩西之约中的再现(遵循这一种宗主-附庸模式),后者适用于“恩典之约”(遵循着亚伯拉罕之约、大卫之约和新约中所体现的王室-赐下模式)。然而,里德(Nicholas Reid,21章)恰如其分地承认,约不能简单地这样划分,因为在所有的约中,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因素都有存在。然而,鉴于圣约神学对圣经元叙事的双约结构(行为之约和恩典之约),读者并不总是能够清楚地运用这种区分,特别在关于圣约有没有“条件”这件事上。每个人都同意,神对完全顺服的要求是行为之约的条件,而亚当没有做到。但恩典之约呢?对里德来说,摩西之约为基督提供了一个“行为之约”(169页),他为我们顺服。但对德扬来说,条件似乎是在基督里的“信心”(593页)。这反映了关于律法/福音的持续辩论,特别是关于圣约如何反映这种区别的辩论。在我看来,圣约神学对 “律法/福音 ”的神学理解是正确的,但我不太相信他们对圣经的双约构造是推导它的最佳方式。
最后一点意见:本书虽然讨论了十诫中所给出的上帝普遍的“道德律”,但关于安息日的讨论却很少,这是一个真正的弱点。鉴于作者们致力于将摩西之约的三类划分(道德律、民事律、礼仪律——译注)作为今天应用律法的手段,那么关于安息日的命令呢?在神学中,有一些案例揭示了如何把新旧约神学整合在一起,割礼与洗礼的关系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安息日也是如此。一个人如何把安息日应用到今天的基督徒身上,不仅揭示了一个人如何确定什么是“道德律”,而且还体现了如何正确地应用旧约。
有了这些初步的评论,现在我提出一些总体上的同意点和不同意点。我们在福音上联合,但我们也要继续讨论我们之间的分歧。
第一点共识是,圣约的发展是圣经叙事的主干,它展开了上帝永恒的救赎计划,从创造开始,在基督里成就。圣约神学认为,圣经的故事从创世的亚当开始,到基督和新约里成就,这是正确的(罗5:12-21;林前15:21-49)。
我们也同意,神的应许、恩典和主动性优先于所有人类的不顺服。“创造/行为之约”是人类在亚当里悖逆的,并在我们的盟约中保基督身上实现了。因着基督主动和被动的顺服,我们的救赎得以实现,我们因着单单信基督而蒙恩称义。
我们同意,有一个救赎计划(恩典之约),从神最初的应许(创3:15)到在基督里的成就,都是通过诸约展开的。正如该书所说:“圣经中的每一个约都建立在前一个约的基础上,都预示着新的约,成为先知信息的焦点。”(33页)
我们也同意,神的“道德律”不会改变,因为它是以神的心意和品格为基础的。最终,大诫命是对道德律的总结,这大诫命首先是在创造中给出的,然后通过诸约得到强调。然而,我们对于是否可以简单地将十诫从其立约的背景中分离出来并将其应用到今天的我们身上存在分歧,我认为要先思考旧约所有的约是如何在基督里实现的,然后再辨别到底如何适用。当然,关于安息日的辩论就在这一点上产生。
我只提出两点,当然需要圣约神学家们与那些不同意圣约神学对圣经叙事所做整体神学构造的人多加讨论。
首先,与其依赖圣约神学的双约结构(这结构倾向于将旧约各约归入和扁平化在恩典的一约之下),倒不如认为上帝的永恒计划是通过多个约来显明的(弗2:12),从创世时的亚当开始,到基督和新约的实现。这样,每一个约都对神的统一计划有所贡献,每一个约都在基督里得着成就。
圣约神学把所有的人都归到亚当和基督这两个盟约元首之下是正确的。在亚当身上,“律法”是因上帝要求完全顺服而建立的。由于亚当的不顺服,所有人在神面前都被定罪(罗3:23)。然而,神满有恩慈地说出了应许的话语:“福音”(创3:15)最终在基督里实现了。所有相信应许的人都得着称义,因为他们期待着基督(创15:6)。然而,创世记3:15是开始了一个不同的约(“恩典之约”),还是一个恩典的应许呢?这应许就是:尽管亚当犯了罪,但神对人类和受造物的目的仍将成就,神将提供一位救赎主来挽回亚当的所作所为?而通过圣经中的诸约,随着新约的逐步显明,神的应许更加清晰?
这是吹毛求疵的形而上学吗?不是,因为虽然我们在很多事情上是一致的,但分歧是很重要的。圣约神学没有想到神的计划通过各约逐步显明,并在新约中实现,而是把旧约归入一个“恩典之约”下,然后太快地直接划出从旧约到新约的连续性,特别是在割礼和约民的混合性质上。毫无疑问,他们承认摩西之约作为一个约已经结束了,但难道旧约中不是所有的约都在基督和教会中得着成就了吗?每一个约不仅要指导在这个约之下百姓的生活,而且也要启示和指向在基督和新约里的成就。
在这一点上,圣约的预言和预表就变得很重要。例如,在亚伯拉罕之约下,割礼是约的标志(创17:9-14)。这是一个祭司性的行为,将亚伯拉罕的家族与万民区分开来,后来象征着以色列作为神的圣洁祭司的国度(出19:5-6),并且最终带来基督(加3:16)。然而,割礼也揭示了“心的割礼”的必要性(申30:6),在新约中,这种割礼适用于所有选民(结36:25-27),而不仅仅是以色列内部的余民。旧约下的割礼成为一种预表,揭示了我们对新心的需要,而所有在基督里的人都得着了这一新心。除非忽略每一个约在神的计划中如何运作,然后在基督里达到成全,否则无法简单地从割礼到洗礼直接划出连续实线。
第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圣约神学没有说明在基督和新约中有多“新”。事实上,在以色列与教会的关系中,我们看到了圣约神学架构的一个主要后果,这导致了他们对教会“混杂性”的观点、对婴儿洗礼的辩护,以及已经实现的末世论(inaugurated eschatology)这一具体观点。对圣约神学而言,就可见的形式而言,教会与以色列一样:是混杂的民族(罗9:6-7)。他们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了各种理由,但主要的理由是他们对“一个恩典之约”的坚持,以及把亚伯拉罕之约与新约等同。这样,割礼这一圣约记号就自然地“变成了”受洗。然而,这样的圣约神学并没有充分说明割礼在亚伯拉罕之约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是如何启示我们对“心之割礼”的需要,以及在新约下,洗礼是如何标志着不同的东西——即我们与基督的联合。
这就是为什么我主张说,圣约神学还没有完全说明新约的“新”,因为它没有充分地让每一个圣约在其救赎历史背景下发挥作用,然后才看到它在基督和教会中的实现。事实上,先知们预料到了新约的不同之处,在新约中所有的神的子民都将认识神,每个人都因着圣灵工作而得重生,并得到罪的完全赦免(耶31:31-34)。现在,在基督里,新约来了,这就意味着基督和他的子民之间的关系和以前的约下并不完全一样。现在,我们进入新约不是靠着自然的出生,而是属灵的重生。基督的子民不是“你和你的血缘儿女”,而是得救认识神的人。一个人“在基督里”不是靠肉身的割礼,而是靠圣灵所做的心灵割礼,这就是洗礼的意思。
虽然圣约神学同意我们在新约里,但它也坚持认为教会的“重生性”仍是未来的,因此有人指责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所持的是“过度实现的末世论”("overrealized eschatology", 569页)。但这只是揭示了圣约神学将新约的某些方面应用于“已然”,而将另一些方面应用于“未然”,而不是认为先知们所预言的在新约里都已经“原则上”(虽然不是完全)成就了。所以,虽然我们仍在等待我们的荣耀,但现在的教会是末世的、“招聚”的百姓,与“将来的世代”是一样的(来12:18-29)。基督徒现在就是新耶路撒冷的公民,因为我们不再在亚当里,而是在基督里。教会是新人(弗2:11-22),是新圣殿,有圣灵住在里面(林前6:19;弗2:21);是新造的人(林后5:17);现在与基督一同复活坐席(弗2:5-6)。但是,如果不把教会看作是由重生的人组成的,就无法理解这种对教会的描述。
我相信辩论会继续下去。尽管我们在福音的中心真理上达成一致,但在其他重要的问题上,我们还是有分歧。
然而,我很感谢这本关于圣约神学的出色论述和辩护。我的祷告是,它将带来许多富有成效的对话,重新挑战我们“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10:5)。
译:DeepL;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Best Defense of Reformed Paedobaptist Covenant Th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