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现在是什么时候?”——基督徒的永恒之问
2024-09-14
—— Louis Markos

对我来说,教授《埃涅阿斯纪》(Aeneid),实在是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每每向荣誉学院的学子们讲解这部史诗,我都沉醉其中,难以自拔。维吉尔(Virgil)的文字宛如一幅绚丽的锦绣,将诗歌的完美、故事的曲折与人物的永恒魅力,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然而,最令我心驰神往的,还是它那宏大的历史画卷。虽然《埃涅阿斯纪》诞生于新约全书之前整整两代人的岁月,虽然它的异教罗马作者对旧约全书一无所知,这部作品却以一种几乎可与圣经比肩的宏大末世论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

持有末世论历史观的诗人、先知、政治家相信,历史绝非杂乱无章的偶然,而是一条蜿蜒曲折却又目标明确的长河。它有其源头,有其流程,更有其归宿。历史的长河不仅承载着意义,更在不断地赋予意义,朝着最终的目标奔涌而去。这正是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所言的“目的论”。从理论上讲,无神论者也可能持有末世论的观点——譬如马克思坚信历史必将不可阻挡地驶向纯粹共产主义的乌托邦彼岸。然而,真正的末世论需要一种超越尘世樊篱的更高权柄和视角,它既超脱于时空的局限,又巧妙地运用这些限制,最终达成那令人神往的终极目标。

在圣经作者的笔下,历史长河的源头是人类的堕落,而基督的诞生、受难与复活则是这条长河的主航道。基督终将再临,引领我们驶向终点,在新天新地中掌权治理。作为基督徒,我们处在基督首次降临与再来的时空之间。

面对这幅波澜壮阔的末世图景,我们又该如何安身立命?特雷文·瓦克斯(Trevin Wax)为我们指明了一盏明灯。这位曾在罗马尼亚宣教、现任生命路基督教资源(LifeWay Christian Resources)的圣经及参考书出版负责人,在他新著《末世论下的门徒训练:引导基督徒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Eschatological Discipleship:Leading Christians to Understand thei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中娓娓道来。

瓦克斯的文字清澈明快,引人入胜。他认为,若想成为基督的真门徒,我们必须时刻自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唯有清楚地知道我们在神的末世蓝图中所处的位置,我们才能真正与周遭的文化展开对话。

《末世论下的门徒训练:引导基督徒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特雷文·瓦克斯 著

基督教末世论是门训中一个基础而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约圣经的作者们在劝勉信徒按照圣经伦理生活时,总是以末世论作为依据。

本书通过探讨当今北美流行的各种不同的末世论观点,揭示了“现在是什么时候?”这一世界观问题对宣教学的重大意义。不仅如此,本书还指出,普遍的福音派门训模式需要突破局限,不应仅仅停留在培养个人属灵操练或参与教会活动的层面,而是要勇于与世界进行宣教性的相遇和对抗。

B&H学术出版社(B&H Academic 2018)288 页

末世论视角

护教家们认为,了解并批评我们周遭之人的世界观十分重要,瓦克斯同意这点。但他指出,我们的批评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点:现代和后现代世界观中那些使人远离福音的末世论基础。他这样解释道:

若缺乏末世论视角,我们就无法充分理解,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与我们所处的具体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如果教会是神国降临的标志和工具,那么我们就不能将顺服简单理解为遵循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规则,而是要在我们所处的具体时代和处境中,动态地理解和回应神的旨意。我们是在见证一位在历史中、在这个时空宇宙中行事的神,祂正引导全人类和世界走向祂旨意的最终实现。如果基督徒相信我们正在见证一位对未来有计划的神,那么洞悉时代就显得至关重要。(20 页)

瓦克斯强调,门训需要智慧,也需要辨别力,但这种智慧不能只是来自书本上的抽象概念和教义知识。它应该是一种能够与神所赐予我们的特定时空同步灵活变化的“活的知识”(37页)。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随波逐流——基督呼召我们活在世界中却又不属于世界(约 17:15)。但这确实意味着,我们需要对神的宏大叙事中我们所处的特定时刻而发声。

瓦克斯认为,福音书、《使徒行传》和保罗书信都在呼召我们成为“带着末世期待而活的”见证人(65 页)。我们当下的行动应该由我们对未来的认知所引导、所激励:不仅是基督将要再来,而且我们已经是祂将要来临之国度的公民。即使是现在,我们也是“在复活之主统治下的末世子民”(87 页)。因此,在个人道德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多地被“日子短暂”和“审判将至”的意识所驱动,而非仅仅遵循一套规则。正如瓦克斯所言:“由于基督再来和信徒盼望成就的现实,道德选择就有了永恒的意义”(85 页)。

瓦克斯对新约中的末世论门训提出了诸多见解,本书核心是对比基督教世界观与三种提供不同末世论和目的论的竞争性世界观:(1)启蒙运动的进步观,(2)性革命,(3)消费主义。

另类末世论

启蒙运动不仅推崇理性高于启示、逻辑思维高于宗教虔诚,还将西方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期待的不再是圣经应许的新耶路撒冷,而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乌托邦。为了突出即将到来的光明未来,启蒙运动的末世观将过去描绘成黑暗、无知和落后的代名词。他们认为,我们不应从过去汲取教训,而应彻底摒弃它,拥抱宗教迷信终将消亡的未来。瓦克斯提醒我们,在反驳这种虽然富有吸引力但本质虚假的叙事时,基督徒切不可将过去美化为基督教的黄金时代。相反,具有末世意识的门徒应当“用盼望的福音战胜进步的神话”(129 页)。

20 世纪的性革命延续了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进步主义思想,同样宣告了基于启示的宗教将衰落,基于理性的科学将兴起。然而,由于其根植于 19 世纪浪漫主义,性革命寻求一种新的神秘主义,承诺将被现代性祛魅的人从理性时代的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性革命既抛弃了被视为压抑的“中世纪”道德规范,也拒绝任何将人简化为机器零件的科学主义,而是追求“通过自我发现和表达实现超越”(140 页)。

虽然认同性革命世界观的人可能在个人选择上倾向于一夫一妻制的异性婚姻,但他们的动机与持传统基督教世界观的人截然不同。对前者而言,婚姻不是源自创世的神圣制度,而仅仅是一种实现性自我满足和表达的社会构建。信徒中(无过错)离婚率与非信徒相似,这一事实揭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教会已经默许了性革命对婚姻目的的重新定义。

瓦克斯在反驳婚姻重新定义方面做得很好,但他错过了一个重要机会:利用正统的基督教末世论来对抗持续发展的性革命中最新且最危险的趋势——彻底抹杀性别之间的本质差异。假如瓦克斯能够大胆地主张神造男造女,我们的身体和灵魂都具有独特的男性或女性特质,甚至我们复活后的身体也将彰显神所赐的性别差异,那么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信徒抵御跨性别主义对个人身份认同的冲击。

关于第三种竞争性世界观——消费主义,瓦克斯巧妙地揭示了它是三者中最隐蔽、最具欺骗性的。对性革命的倡导者而言,婚姻仅仅是追求性自我满足和表达的工具;而在消费主义的“祭司”眼中,婚姻不过是一种没有内在价值的商品。诚然,消费主义的末世论常常呼吁我们为达成目标而做出牺牲——但这个目标即便实现,也不会带来信徒所盼望的那种永恒意义。与神的国度不同,消费主义给消费者描绘的希望“如同水中月、镜中花,永远难以企及。消费者在当下愿意承受越来越多的不适,获得持久喜乐的可能性反而越来越渺茫”(169-170 页)。

对基督徒来说更为严重的是,作为一种世界观,消费主义用一个高喊“买买买”的购物日历取代了教会古老的圣历。瓦克斯讽刺地写道:“一旦人生目的沦为消费,时间就被重新安排,只为了让人消费更多、更好”(168页)。如果我们作为基督的身体要抵制市场的偶像崇拜,那么仅仅劝诫人们把基督重新带回圣诞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直面并挑战消费主义的虚假末世论,因为它试图让我们相信,人的价值取决于消费和获取。

我印象中,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告诫读者,人应该为生存而吃,而不是为吃而生存。同理,教会必须提醒信徒,我们应该为了活着而购物,而不是为购物而活着。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What’s the Time?’ Is a Christian Question

Louis Markos(路易斯·马可思)休士顿基督徒大学英语教授和驻校学者,也是人文学科的教席教授。他的二十本著作包括《从阿喀琉斯到基督》《力士路易斯》《站在霍比特人的肩上》及《神话成真:以基督教视角解读希腊罗马神话》。
标签
世界观
处境化
书评
末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