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著名法官勒恩德·汉德(Learned Hand)曾不屑地表示:以美国刑事司法体系如此完备的程序保护措施,怎么可能会冤判无辜之人?用他的话说:“我们的司法程序似乎一直被冤狱的幽灵所困扰,但这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
然而今天,我们却亲眼目睹了汉德法官所否定的情况在现实中频频上演,成为真正的噩梦。自从 1989 年美国首次运用法医DNA技术推翻一项刑事判决以来,已有约 3600 人被证实蒙受冤狱之苦。这些被平反的人平均要在铁窗之内度过 9 年,才能等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更有许多人在监狱中煎熬了几十年之久。就在 2024 年,一位女性含冤服刑 43 年后终获自由;而在 2021 年,一名男子也因一起他从未参与的谋杀案,被关押了整整 43 年才重获清白。
在《陷害:震惊世人的错判实录》(Framed: Astonishing True Stories of Wrongful Convictions)一书中,畅销书作家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与普林斯顿神学院(Princeton Theological Seminary)毕业生、百夫长事工(Centurion Ministries)负责人吉姆·麦克洛斯基(Jim McCloskey)合作,揭露了十个错判案件的真相。格里森姆是一位忠心的浸信会基督徒,主要以创作法律惊悚小说闻名。不过在 2006 年,他也曾出版过一部纪实作品《无辜的人》(The Innocent Man),讲述了罗恩·威廉姆森(Ron Williamson)被错误定罪并几乎被处决的故事。
作者们讲述的这些案例既让人震惊又令人愤慨。他们认为,绝大多数错误判决都并非偶然的意外,而是“执法部门滥用职权”必然导致的结果,甚至可能是蓄意为之。因此他们指出:“只要我们的社会能够拿出政治勇气,去改革那些不公正的法律、实践和程序,我们完全可以杜绝几乎所有的冤假错案。”(十二页)
《陷害:震惊世人的错判实录》
约翰·格里森姆、吉姆·麦克洛斯基 著
“无罪推定”作为我们司法体系的一项根本原则,本应牢牢守护每一个公民的权益。然而现实却是,一旦有人被法庭宣判有罪,想要证明判决存在疑点就变得几乎不可能。本书记录了十个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一群无辜的美国人如何背负莫须有的罪名,被迫与至亲好友生离死别,在高墙冷院中虚度了数十载光阴。而在此期间,真正的罪犯却一直在逍遥法外。
两位作者详细记录了每一个案例中为推翻冤假错案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他们以犀利的笔触深入剖析了导致这些冤案的根源:司法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执法人员的渎职行为、证词的漏洞百出,以及法院系统的腐败现象。这些顽疾盘根错节,使得本该伸张的正义迟迟难以到来。
双日出版社(Doubleday)368 页
格里森姆和麦克洛斯基轮流讲述了十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冤案。对于那些长期研究冤假错案的专家来说,这些案件背后的原因再熟悉不过了:不具科学依据的法医鉴定、不可靠的目击证人指认、刑讯逼供出来的虚假供述、狱中线人的伪证,以及检察官刻意隐瞒无罪证据。这些问题早已是司法界公认的顽疾。
2009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个权威专家小组就法医科学证据的使用问题发布了一份报告。尽管检方的所谓“专家”经常在庭审中对血迹喷溅规律、枪械弹道匹配、咬痕鉴定、毛发纤维分析等诸多领域作出“专业”证词,但国家科学院专家组得出的结论却是:这些证据大多缺乏可靠性,根本没有扎实的科学基础。
科学研究也对目击证人能否准确指认陌生人提出了严重质疑,特别是在涉及不同种族的指认时。在首批经DNA技术证实无罪的 250 名被告中,高达 76%是因目击证人指认而被定罪的。其中有一个骇人听闻的案例:庭审时竟有六名目击证人都指认了同一个人,而现在我们可以确凿地证明,这六个人都认错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经历了漫长而煎熬的审讯后,许多人会被迫在自己根本没有犯下的罪行的详细认罪书上签字,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在所有平反的案件中,8%都牵涉到狱中线人作证,声称他们的狱友曾承认犯罪。而约 60%的平反案件都涉及执法部门的不当行为,通常是警方或检察官故意隐瞒了能证明被告人无辜的证据。
《陷害》一书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案例,深入揭示了这些证据问题是如何导致冤假错案的。作者指出,如果我们的社会能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坚决禁止使用那些导致司法系统出错的证据和手段,许多令人痛心的冤案本可以避免。
阅读《陷害》一书,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尽管这对研究申冤平反的专家来说并不意外——那就是那些导致冤假错案的警察和检察官几乎从未受到任何追究。他们不仅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连律师协会都没有对他们进行处分或吊销执照,甚至他们的工作都能稳稳当当地保住。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美国最高法院还凭空创造了“绝对豁免权”原则,让检察官在侵犯刑事被告宪法权利时可以免受联邦民权诉讼的追究,即便这种侵权行为是蓄意为之,并导致了无辜者锒铛入狱。这些违法的司法人员实际上已经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种现象与圣经中关于惩处伪证者的教诲(申 19:16-21)完全相悖。早在二世纪时,里昂的爱任纽(Irenaeus of Lyon)在解读基督教义时就明确指出,当政府官员滥用职权造成不公时必须受到惩戒。正如他在《驳斥异端》(Against Heresies)中所言:“那些执法者,凡是以不公、不敬和非法的暴虐手段破坏正义的,必将因其恶行而遭受应得的惩罚。”然而在当今社会,这些人甚至可能连自己的工作都不会丢掉。
值得深思的是,在美国,错误定罪往往都是在陪审团点头同意的情况下发生的——他们经常会基于极其脆弱的证据,就认定罪名“已经排除合理怀疑”。我们通常认为“排除合理怀疑”这一举证标准是为了保护被告。但从神学渊源来看,这一原则最初其实是为了保护陪审员的灵魂,使他们免于因错判无辜者而背负罪责。如果当今的陪审员在对他人作出判决时,能多一分对自己灵魂的敬畏之心,或许他们就会坚持要求更加确凿的证据,而不是一味地盲从检方的判断了。
这本书是为揭露冤狱者困境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中的重要一环,这项事业得到了“无辜项目”(Innocence Project)和“百夫长事工”(Centurion Ministries)等组织的大力推动。格里森姆(John Grisham)同时担任着这两个组织的董事会成员。虽然“无辜项目”更为世人所知,但由麦克洛斯基于 1983 年创立的“百夫长事工”才是第一个专注于为冤假错案平反的组织。
《陷害》一书也给教会的信徒和领袖们敲响了警钟。书中最令人心痛的故事之一是关于乔·布莱恩(Joe Bryan)的遭遇。在他等待审判期间,仅仅因为其他基督徒觉得他坐在教堂长椅上令人不适,他就被剥夺了去当地浸信会参加敬拜的权利。教会牧师不但没有坚持教义中的正当程序,反而向世俗压力低头,要求乔不要再来教会。然而这位基督徒弟兄——那个他们在做礼拜时都不愿与之共处一室的人——却因为一桩莫须有的谋杀罪名,在得克萨斯州监狱中蒙冤服刑了整整 34 年。但在上帝的眷顾下,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如今,乔已经重获自由。麦克洛斯基在书中这样描述道:
乔现在依然保持着每日祈祷和研读圣经的习惯,就像在狱中时一样。作为一名天生的教育者,他现在仍然带领查经小组,延续着狱中的善举。只要有人相邀,他就会为唱诗班弹奏钢琴,一如他在狱中时所做的。正是信仰赋予了他力量,让他在铁窗之内熬过了那段地狱般的岁月。上帝庇护了他,正如他一直深信不疑的那样。而且,乔早已饶恕了那些迫害过他的人。(210 页)
《陷害》是一部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作品,适合所有关心司法公正的读者阅读。我们都应当谨记圣经中的教诲:“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来 13:3)。因为在那些铁窗之内,或许就有人正承受着莫大的冤屈。
译:MV;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Biblical Justice Requires Strong Rules of Ev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