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生活
审视精神疾病中的罪与苦难
2024-08-19
—— Chris Krycho

根据全国精神疾病联盟的数据,约五分之一的美国人正应对某种形式的精神疾病,每二十个美国人里,就有一位精神疾病患者症状严重,足以对其生活造成重大影响。面对这样的现实,基督徒应当如何理解并回应“精神疾病”这一概念,长期以来一直是热议的话题。

约翰·安德鲁·布莱恩特(John Andrew Bryant)所著的神学回忆录《静心承受:精神疾病、创伤与基督之死》(A Quiet Mind to Suffer With: Mental Illness, Trauma, and the Death of Christ)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布莱恩特是作家,有时也会在街头布道。他的书并未直接参与那些神学辩论,而是选择了一种更为个人化的叙事方式。布莱恩特在书中分享了自己与强迫症(OCD)抗争的历程,包括在精神病院的治疗,以及摆脱强迫症最严重症状的康复过程。他巧妙地将自己的神学思考融入了这些个人经历中。

《静心承受:精神疾病、创伤与基督之死》

约翰·安德鲁·布莱恩特 著

面对苦难,我们常常无言以对。然而,苦难却不会放过我们,要求我们给出答案。

如果说耶稣是这个答案,那么他又是以何种方式回应的呢?耶稣经历了人所能遭受的一切苦难。他体验了最深重的痛苦,目睹了最黑暗的时刻。痛苦的巅峰,就是那刺穿他双手的钉子——痛苦成了一个覆水难收的词。他的身体为我们而破碎,他的宝血为我们而倾流。

基督与苦难如此之近,苦难本身成了神圣之物。

莱克斯汉姆出版社(Lexham Press), 300 页。

精神疾病即是苦难

基督徒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苦难。从广义上说,这些苦难都是罪的结果,但并非总是源于某个人的具体罪行(参见《约翰福音》9 章)。许多基督徒在面对癌症时能理解这一点,但当涉及到精神疾病时,他们却常常难以用同样的眼光来看待。布莱恩特在这方面有着正确的认识。他写道:“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经历,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把精神疾病等同于性格缺陷或信心不足是一种误解。事实上,精神疾病不过是众多苦难中的一种,与其他形式的苦难并无本质区别。表面上我看上去和健康的人一样,但是我的大脑能制造出令人恐惧的幻象和感受。”(8 页)

对于正在受苦的圣徒来说,有三个好消息:首先,基督也曾经历苦难。他深知我们的痛苦和忧愁,因为他亲身体验过。其次,他与我们同在。我们永远不会孤独地承受苦难。 三,神利用我们的苦难将我们从谎言中解救出来,让我们看到无法单靠自己获得幸福。布莱恩特对这一现实的描述堪称绝佳:“依靠自己,竟是最残酷的自我摧残,扭曲了生命本该有的模样。”(177 页)走出这种自我依赖的唯一方法——尽管痛苦且困难重重,但却很简单——就是转向基督。

不能保证痊愈

布莱恩特的观点虽然颇具洞见,但在某些方面也显露出一些局限。他频繁地将对基督的依赖与自身的康复经历联系在一起,他这样写道:

我是如何走出精神病院,重返正常生活的呢?……这全靠我对基督的信靠。只有通过耐心、平和地理解基督的本质,我才能做到这一点。(148 页)

然而,现实往往更为复杂。并非每个人都能完全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持续的挣扎并不意味着信心不足或对基督缺乏信靠。有些基督徒可能长期与严重抑郁症抗争,既有自杀的念头,又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自责。还有一些人可能饱受精神分裂症的幻觉折磨,与现实脱节,甚至在无意识状态下伤害他人。这些弟兄姐妹同样处在上帝的怜悯之下。

布莱恩特似乎也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承认,对他来说,康复意味着学会与强迫症共处,而不是完全治愈。然而,他仍然坚持:“信靠基督是唯一不能从[他]身上夺走的东西。”(72 页)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对于那些因精神崩溃而暂时失去这种信靠能力的人,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让人庆幸的是:是基督牢牢地抓住了我们,而不是我们在紧揪着他不放。

对罪的定义不足

从神学的角度来看,堕落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影响身体,也同样影响大脑。因此,在必要时寻求心理治疗,这是毋庸置疑的。对于那些在自己的思维迷宫中挣扎的人来说,药物治疗往往能起到救生衣的作用。我的妻子正是在优秀治疗师的看护下,靠着好的药物,才得以重拾生命的希望。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患有精神疾病。对于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对其他人而言未必适用。此外,如果不以圣经为框架,单纯的心理治疗理念可能会扭曲我们的神学观点。布莱恩特对罪的教义解释就体现了这一点。他是这样描述的(175 页):

从本质上说,罪不是一个具体的想法、感觉或行为。罪更像是一种视角,是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事物在我们心中的意义。罪就像神话中的海妖,总是在暗处悄悄地工作,把世界扭曲得不成样子。

罪不是简单的想法或感觉,而是一个谎言。

罪是一种错误的期待。

罪确实扭曲了我们的视角,但它绝不仅限于此。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样是罪的体现。如果忽视这些方面,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公祷书》中呼吁我们为"所作所为和应为而未为之事"悔改的深刻含义。

我们不难理解布莱恩特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他的治疗过程中,学会不为每一个闪现的念头自责是很重要的一步。然而,我们不能由此得出这样一个对罪的定义。这种定义显然不够全面。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悔改和成圣恰恰是应对精神疾病的重要环节。

神学回忆录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它不仅仅记录个人经历,还涉及神学观点的阐述。作者很容易不知不觉地越界,说得过多。而读者往往因为这些观点包裹在生动的个人经历中,而更容易不加批判地接受。

仔细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清晰地认识到,基督在我们受苦时与我们同在。布莱恩特正确地提醒我们,关于苦难的最后定论在于神如何使用我们的苦难(124 页):

感谢神,我们的本质不是由我们的想法或行为决定的。我们不等于我们的思想,也不仅仅是我们的意志。我们是圣道正在雕琢的作品。

布莱恩特的故事生动(虽然有些华丽)地讲述了神如何通过他的强迫症使他更深地信靠基督。这本书对于那些正在与精神疾病搏斗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帮助他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苦难。然而,在汲取这些宝贵经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清醒和谨慎。我们应该将个人的经历,以及通过普遍恩典所获得的洞见,与圣经的教导仔细对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辨别出其中的真理。这本书值得我们仔细阅读。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Reckon with Sin and Suffering in Mental Illness

Chris Krycho(克里斯·克里乔)拥有东南浸信会神学院(Southeastern Baptist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神学硕士学位。他是软件工程师、作曲家,爱好跑步。目前,克里乔与妻子、两个孩子一起居住在科罗拉多州的莫纽门特(Monument)。
标签
书评
心理疾病
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