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祖母在 96 岁生日那天去世了。我接到电话、得知她日子不多了,立刻驱车前往位于田纳西州的父母家。在她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我们握着她的手,唱着赞美诗。朗诵她喜爱的经文,谈论天家。那天晚上,祖母在家人、朋友和临终关怀护士的陪伴下告别人世。“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我喃喃低语道,此时房间里已经没有了她沉重的呼吸声,四周一片死静。
矛盾的思绪如潮水般在我脑海中翻腾。死亡是生命的自然延续,是生命的一部分。然而,它又显得如此不自然,死亡是我们的敌人,死亡是如此的矛盾。祖母一生敬虔,信仰坚定。尽管我知道她如今已与主同在,但面对她的离世,我仍感到无所适从。纵然我心怀盼望,悲伤依然如影随形。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悲伤?如何去理解和接纳死亡——这个每个人终将面对,却又都不愿经历的人生难题?如果说死亡真的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它避之不及?
在《我们都将改变:与亲人一起面对死亡如何改变我们》(We Shall All Be Changed: How Facing Death with Loved Ones Transforms Us)一书中,记者惠特尼·皮普金(Whitney Pipkin)回答了关于悼念逝去的亲人和面对自己短暂人生的常见问题。死亡是通往永恒的大门,但它也是敌人,将一直追随人类,直到基督再来。
《我们都将改变:与亲人一起面对死亡如何改变我们》
惠特尼·皮普金
《我们都将改变》是一本珍贵的心灵伴侣,为那些正在经历孤独、苦难和面对死亡的人们带来慰藉。
在这本书中,惠特尼仿佛穿越文字,温柔地握住每一位照顾者的手。陪伴挚爱走过生命的最后旅程,往往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不安。然而,这本书提醒我们,即便在人生最幽暗的低谷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上帝的临在。惠特尼以自身的经历为例,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盼望和光明的图景。她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讯息: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我们并不孤单。她揭示了神如何通过死亡和苦难这一看似矛盾实则奥秘的方式,来安慰我们、塑造我们。
穆迪出版社(Moody),208 页。
面对死亡,我们常常倾向于用鼓舞人心的圣经经文和一些陈词滥调来掩饰内心的真实感受。然而,如果我们相信死亡确实是耶稣降世要战胜的敌人,那么为它对生命造成的伤害而悲伤是完全合理的。即便我们知道死亡无法避免,为之扼腕痛惜也无可厚非。正如皮普金所言:“没有任何完美的神学理论能阻止我们落泪。但我们在面对死亡时的痛苦,不应该因猝不及防而加剧。”(33 页)
每个人终将面对自身的死亡。陪伴挚爱走过生命的最后旅程,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我们自己步入永恒做准备。除非基督在我们有生之年再临,否则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命运。因此,从正确的神学角度看待死亡,能帮助我们学会如何与悲伤共处,并理解基督再来的盼望。
保罗说:“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罗 6:23),这清楚地表明死亡是罪的后果。耶稣降世受死,就是为了偿还我们的罪债,赐给我们永生的恩典。虽然我们仍然背负着罪的咒诅,但基督徒不再被定罪,因为耶稣已经为我们战胜了死亡(林前 15:54)。皮普金写道:
作为基督徒,我们明白,若基督尚未再来,死亡将成为我们脱离这个罪恶世界、进入与祂同在的方式。我们并不因此欢迎死亡,但我们可以坦然面对它。我们甚至可以紧紧扼住死亡的喉咙,大声说:“既然如此,我该如何度过此生?”(78 页)
当我们将死亡的必然与基督赐予我们的得胜相结合,在这份信念中,我们可以逐渐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我们学会珍惜当下,数算自己的日子,同时怀着盼望,期待那永不朽坏的生命。
陪伴母亲经历疾病和死亡的过程,迫使皮普金不得不深入思考圣经对死亡的教导——死亡既是诅咒,也是对苦难的解脱。皮普金的母亲 43 岁时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在长达二十年的抗癌过程中,她尝遍了所有可能的治疗方法、临床试验、各种新药。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为的是能多陪伴孩子们一些时日。
然而,即便如此,这段时光依旧显得短暂而珍贵。皮普金感慨道:“无论是目睹挚爱慢慢离去,还是突然逝去,我们永远无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母亲离开人世,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无法愈合的创伤。33 岁的我,仍然渴望得到更多的母爱。如今我明白,这种渴望将永远伴随我左右。”(26 页)
皮普金观察到,当所爱之人濒临生命尽头时,我们有机会在他们最后的时光里展现“超乎寻常的恩典”(27 页)。无论对方是否信仰基督,我们都可以陪伴在侧,向他们传递福音的希望和安慰。
然而,当亲人离世后,我们不得不直面他们不在的现实。带着盼望去悲伤,意味着我们需要亲身验证神的应许。那些我们一直声称相信,却直到亲人离世才真正敢于检验的信念,此刻都将经受考验。在复活的盼望中,我们相信神的所有应许终将得到印证。
皮普金通过分享她照顾病人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描绘了基督徒未来的美好图景。她告诉我们,复活的日子终将来临。那些曾被癌症折磨、被慢性疼痛困扰、被衰老压垮的躯体,终有一天会像耶稣一样复活,成为永不朽坏的身体。在面对死亡的阴霾时,正是这复活的盼望给了我们莫大的慰藉。因着耶稣,死亡不再是终点,我们也不必独自走完这段人生旅程。正如皮普金所言:“或许,基督徒面对死亡时最大的安慰就是,他们的神已经走过了这条路。”(73 页)
《我们都将改变》是一本真挚动人的作品。皮普金的个人故事必定会引起所有经历过丧亲之痛的读者的共鸣。这本书不仅充满了福音的信息,更是一部饱含盼望、文笔优美而又真实可信的作品。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减轻了,却更加憎恨它作为生命敌人的本质。我从内心深处坚信,耶稣在十字架上和空坟墓前所成就的一切,对我们现今的生活和未来的盼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朝一日,基督必将再来,“死人要复活,成为不朽坏的,我们也要改变。”(林前 15:52)无论是我的祖母、皮普金的母亲、你逝去的敬虔父亲、教会朋友,你我都将面对死亡,但我们终将经历那奥秘的改变。
译:变奏曲;校:JFX。原文刊载于福音联盟英文网站:Let Death Teach You How to Live